[暑假里的留守兒童]女孩會不小心叫媽媽為奶奶
剛見爸爸很認生,熟悉以后很任性 小候鳥:張銘洋,3歲,來自石家莊市行唐縣。父親在省會一家公司安裝調試設備,工作穩定,已貸款購房,孩子跟母親在家留守。 比起工棚或出租屋里的“小候鳥”,張銘洋要幸福得多,每逢在老家一所幼兒園打工的媽媽放假,他都會被媽媽帶到市里的樓房里住一段,每次都興奮得像在度假。 房子的首付是爸爸打工多年省吃儉用的積蓄,“攢了些錢,狠狠心在城市邊上買了這個房,要不是高中畢業就出來打工,買房又早,現在說啥也買不起。” 爸爸也想過把老婆孩子帶到市里,打聽了小區附近的幼兒園,一個月600多元,“除去房貸、生活費,剩不下幾個錢,帶過來太吃力。我十幾個高中同學都在石家莊打工,只有兩個把孩子帶在身邊。” 媽媽蓋春霞在老家一所私立幼兒園打工,那里的大部分孩子是留守兒童,“很多男孩子喜歡毛絨玩具,喜歡跟女孩玩,性格內向,爸爸不在身邊,他們普遍膽小,缺乏陽剛。” 這些低齡的孩子更渴望被愛,需要被父母呵護的安全感。“見到生人,那些留守的孩子往往躲在大人身后。班級里換了老師,孩子就不愿再去幼兒園,不是新的老師不好,而是他們對上一個老師已經產生了依賴。因為缺乏安全感,他們不愿意再去適應和接受陌生人。” 這樣的情況在銘洋身上也有,為彌補留守帶給孩子的影響,放假,蓋春霞盡可能帶孩子來市里找爸爸,哪怕扔下家里的農活兒。“剛一見面,孩子跟爸爸還是會陌生,熟了又跟他很任性,最后基本是他爸爸妥協。總不見面,他不愿意委屈著孩子,結果弄得沒了規矩。”“掙扎在城市中,還不就是在為孩子打拼,不愿意讓孩子再受委屈,再受累。”但奮斗的過程是看不到結束的漫長,最后是否能給孩子一個理想中的美好未來?有時候,一個人窩在城市的樓房里,銘洋的爸爸在內心也質疑,“扔下孩子,這樣的打拼是否值得?” |
關鍵詞:留守兒童,小候鳥,暑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