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聽琴——創新驅動新探索(二)
金音集團的樂器博物館。 位于武強縣的金音樂器集團有限公司是全國最大的西管樂器生產企業,西管樂器產量位居中國第一、世界第二。記者田瑞夫攝 衡水,昔日“黑龍”肆虐的低洼地,今天曼妙音符聚攏的回音壁。 原本周而復始夏播秋種的土地上,如今“長出”了一只只揚琴、柳琴、月琴、馬頭琴……不僅深受國內用戶青睞,還遠銷海外市場;提琴、鋼琴、吉他、薩克斯、雙簧管和富魯格、色板等“洋品種”也在這里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資源匱乏、市場狹小的衡水,近年來引來近70億元資金投入樂器生產,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產業集群,奏響了“無中生有”的衡水樂章。 7月14日,武強經濟開發區。 一只只吉他琴坯像掛爐烤鴨一樣在靜電噴涂生產線上緩緩前行。橘紅色、奶白色、黑色和香檳色,不一會兒,各種型號的琴坯就都穿上了美麗的衣裳。國內最大的吉他配件生產企業浙江三弟樂器有限公司,投資2.18億元在這里建起吉他生產線,變身成品供應商。公司副董事長鄭彭根是寧波人,他對記者說,落戶這里,是看中了武強這個樂器原料采購與生產銷售集散大平臺。 還是在這個園區,德國GEWA公司一號車間里,工人們正在組裝打擊樂器,30個集裝箱的訂單讓他們這些天日夜忙碌。該公司現場經理衛東介紹說,該項目由這個世界頂級樂器物流企業投資13億元建設,生產制造單元將成為全國最大的打擊樂器生產基地;物流配送單元建成后,將輻射全國150家樂器企業。 武強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于少峰站在園區中央,手向北一指:一排廠房外觀黑白相間,像巨大的鋼琴琴鍵,他說這是美國賽西里歐樂器公司剛剛落成的新廠區,項目總投資達1.2億美元;手又向東一指:那是占地600畝的德國隆尼施鋼琴項目,投資24億元,項目投產后將年產鋼琴10萬臺。 金聲玉振看武強,婉轉悠揚在饒陽。以“全國二胡科研基地”、“全國揚琴研制中心”為技術支撐,以成樂、北方、樂之洋等公司為龍頭,規劃占地600畝、總投資20多億元的饒陽民族樂器文化產業園正在火熱建設中。其中,民族樂器文化展示中心、華音樂器公司、珠峰樂器公司等項目已現雛形。 產業為什么向這里聚集 先行先試、敢闖敢干,龍頭就是向心力。 在武強縣周窩鎮,有一家25年歷史的本土企業———金音樂器集團有限公司。他們是全國最大的西管樂器生產企業,西管樂器產量位居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當初搞樂器,就是為了讓全家人吃飽飯。”金音集團總經理陳學孔說,他年輕時在天津一家鎖廠當工人,業余時間從樂器廠買來廢品零件,修理組裝成樂器拿出去賣。后來逐漸手里有了些積蓄,他上世紀80年代回到老家武強建起樂器廠。陳學孔說,從集體企業、鄉鎮企業、合資企業、個人承包到民營企業,金音經歷了改革開放的全過程,他最大的體會就是在每個階段都要先行先試、敢闖敢干,是小富即安還是擴大規模、是否打造全品種產業鏈、該不該投巨資建立研發中心、該不該把自己的業內朋友同時也是競爭對手引到身邊來等等,每一次都面臨著艱難的抉擇,但每一次抉擇,金音都選擇了前行。“你得跟緊時代潮頭,你得有點冒險精神。”陳學孔說。 2012年,金音集團完成產值6億元,納稅1500萬元。在金音集團的輻射帶動下,以武強為中心的150公里范圍內,衍生出68家樂器廠,制造160個品種、600個規格的樂器,從業人員上萬人,一個聞名全國的樂器產業生產與集散中心已經形成。 不論是三弟、GEWA、賽西里歐和隆尼施,還是博蘭斯勒、艾立卡、凱聲和璐德,都是與金音集團有著多年業務往來的上下游企業。聚到一起以后,樂器物流企業能夠有效縮短采購半徑,而樂器生產企業則在家門口就可以獲得原料和訂單。“從讓全家人吃飽飯,到形成一個產業鏈,龍頭就是向心力。”陳學孔說,技術在這里、人才在這里、市場在這里、標準也在這里,你要發展不來這里都不行,聚集效應的結果是雙贏。 企業靠什么支撐 除了不斷創新,沒有任何捷徑可循??渴炙嚦燥埖年悓W孔,將金音的獨奏曲變成產業發展的交響樂。這其中,持續不斷的管理創新、工藝創新和技術創新是關鍵。陳學孔說金音的“黑管現象”最能說明問題,制造黑管的主要原料是天然橡膠和銅。15年前,橡膠價格每噸6000元,銅每噸4000元,每只黑管賣450元;15年過去,橡膠漲到每噸8萬元,銅價也高達每噸5萬元,工人工資漲了30倍,黑管的價格掉到了400元,可他們的利潤仍能維持原來的水平。 “如果一個企業沒有創新能力,拿什么支撐?”陳學孔告訴記者,經過工藝革新和設備改造,原來每個工人平均兩天做一只黑管,現在一天能做8只;原來鑄造的黑管鍵必須經過后期打磨,費時費力,現在沖壓成型技術使生產效率提高了上百倍。陳學孔說,金音的每條生產線上都有骨干工人組成的技術研發小組,及時歸納總結技術問題,找到解決方案,改進工藝流程。 在金音集團一樓大廳里,有一塊牌匾———“河北省引進外國智力先進單位”。“現在長期在我們這里服務的外國專家有8位,是我們花重金從德國、日本、美國等地引進的。”陳學孔說,他們投資3.4億元新建了科技研發中心,擁有專利技術40多項。每年都拿出不低于總收入30%的資金用于新產品研發。 烘焙、打坯、成型、上漆、定弦……在饒陽縣大官亭鎮的北方民族樂器廠生產車間里,制琴師傅們正在專心致志地制作樂器。說起制琴面板材料,有著30年制琴經驗的副廠長張國強對記者說:“地價漲了多少呀,地上長的東西能不漲嗎?” “消化原材料漲價因素,必須在繼承中創新,就想法子唄。”張國強說,該公司在二胡、揚琴、琵琶等樂器制造上,創新出景泰藍、貝雕、銀絲嵌等裝飾工藝,黃檀彩繪中阮、青花瓷琵琶等樣式新穎又具有濃郁中國傳統特色的樂器,為他們贏得了不少海內外訂單。最近,他們出口新西蘭的一批二胡產品,上邊都嵌有個人簽名、書法作品等。 大官亭鎮另一家企業河北樂之洋樂器制造有限公司是個“小字輩”。在數控加工車間里,我們看到了許多數控機床。原本要用刻刀一點一點雕刻出來的馬頭琴琴頭,現在把材料放到自動仿形機上,幾分鐘工夫一個栩栩如生的馬頭就出來了??偨浝砉鶑V哲說,這些設備都是他找企業專門定制的,車間里價值上千萬元的一百四五十臺機器,只需要兩名員工操作。郭廣哲說,現在他們的訂單已經排到了年底。 郭廣哲認為,傳統產品更需要技術創新。他說,相對于傳統的手工切削,新技術可使效率提高7至10倍,制作復雜零件效率可提高20倍,這樣就大大節省了人工費用;同時,標準化生產出來的產品,廢品率大大降低。有些以往老師傅才能制作的高精尖產品,新工人培訓兩天,一按電門就做出來了。 如何為產業鑄魂 開放的思維為一只只樂器注入靈動生命。 夏日的黃昏,熱浪已經退去,記者漫步在武強縣周窩村“音樂小鎮”。 動聽的音樂,張揚個性的涂鴉墻,融入時尚音樂元素的樂器博物館,沿街充滿藝術氣息的音樂酒吧、咖啡廳……街邊的演出舞臺上,來自北京的“時間先生”樂隊,放聲高歌《藍蓮花》。 走進一個掛著“列儂紀念館”牌子的農家小院,原來放柴草的東廂房變成了KTV,客房的墻上,海報上傳奇音樂人約翰·列儂瞇起眼睛注視著你。傳統與現代、鄉土與世界、音樂與生活……在這個普通的北方鄉村里,各種原本不搭界的元素揉在一起,造就了別樣的風景。 有樂器,沒音樂,缺少靈魂。音樂小鎮運營方北京璐德文化公司衡水項目負責人董玉戈介紹說,2011年以來,在金音集團的引介下,他們與武強縣聯合在周窩村開始打造音樂小鎮。小鎮利用新民居建設后留下來的農家小院,進行整體規劃設計,現在已經建成80多個各具特色的音樂小院。走在街頭,只見由數百片小提琴面板做鱗片組成的巨龍、800多只廢舊吉他制作的巨型琴凳、時尚動感的音樂壁畫……胡同深處,一座座農家院變身“木吉他的往事”、“音樂養生館”、“何塞大師吉他休閑館”……“音樂小鎮既是音樂家和音樂愛好者的創作居所,也是別具特色的游客體驗地。”董玉戈介紹說,小鎮建成以來,先后舉辦了麥田音樂節、吉他文化節、國際鄉村藝術節。定位于培養世界高端音樂人才和師資力量,還啟動建設了璐德國際藝術學校。“我們的最終目標,是把小鎮打造成融旅游休閑、培訓、音樂版權代理和演出于一體的特色文化產業基地。” 武強縣委書記侯桂寧介紹說,音樂小鎮項目是樂器與音樂的完美結合,它放大了樂器生產基地的影響,延伸了產業鏈條。最為可貴的是引進時尚元素、改造嫁接創新的開放思維。 如何打造招商引資的軟環境 “用心服務,簡單吧?就這四個字。”于少峰說,武強經濟開發區2011年剛剛建立,如何吸引來優質項目,怎么讓項目盡快產生效益,是他們關心的頭等大事。 招商,他們選擇了“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 服務,他們的政策是“積極不干預”:為企業積極服務,無論如何不能影響企業的經營發展。 GEWA的到來其實緣于一個電話。2010年,GEWA中國地區總經理驅車一路南下考察投資場所,路過衡水時車壞了,在求助陳學孔時透露了正在找地方投資建廠的消息。陳學孔就對老朋友說,都到家門口了,到這邊看看吧。他說當時就跟鬧著玩似的把信息通報給縣、鎮領導,沒成想縣委書記、縣長一聽就來了勁,專門成立了跑辦班子,揪住不放。經過兩年多的接觸,終于引資成功。沒想到當初一句玩笑話竟然引來一個大項目。 三弟公司副董事長鄭彭根告訴記者,隔壁就是吉他材料供應商,不遠處的德國GEWA就是國際采購商。物流成本、時間成本都節省很多。有感于這里良好的投資環境,三弟公司不僅決定再投資新上一條電吉他生產線,還介紹了自己的一家合作企業落戶武強。 三弟公司的兩個6000平方米廠房由開發區提供,前三年免費使用;開發區幫助企業招工,并進行初期培訓,加速企業盡快投產;由縣級領導牽頭的分包小組,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為他們代辦各項行政審批事項。鄭彭根說,最讓他們感動的是縣領導考察時說的一句話:所有干部不能吃企業一頓飯。 鄭彭根的寧波方言讓記者聽來幾乎不知所云,對三弟公司的采訪幾乎是在于少峰用武強口音“同聲傳譯”下完成的。“一開始我也聽不懂,我分包這個項目,天天往企業跑,和鄭總接觸多了,現在當個‘翻譯’沒問題。”于少峰說。 截至目前,武強經濟開發區已引來32家企業落戶,其中投資億元以上項目就有18個。 什么是資源 思想解放是最大的資源。“衡水本身沒有什么資源,項目不是外邊飛來的,就是本地冒出來的。只有打破唯資源論禁錮,才能加快發展、趕超發展。”衡水市重點項目辦公室副主任于國義說。 讓很多人想不到的是,現在衡水市的利稅第一大戶是“六個核桃”。河北養元智匯飲品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李營威說,發展之初,我們考慮飲料行業,碳酸飲料、果汁飲料等市場已經比較成熟,“六個核桃”作為后來者沒有任何優勢。要想找到一個有市場需求但是沒有被占領的領域,必須走差異化發展道路。最終,他們決策在沒有核桃資源的衡水上馬核桃飲料。 創業初期的養元公司并沒有一炮打響。經過分析調研:首先是口感問題,不順滑爽口,那一股澀味阻礙了進入市場的腳步。同時市場定位和營銷模式也有一定問題。他們狠抓技術研發,提高產品的適口性,集中70多人的研發團隊進行技術攻關,最終通過28道工序解決了口感澀膩問題。市場方面,則收縮戰線,著力開拓縣級市場。同時,努力引導消費者變偶然消費為目的性消費,于是有了那句話:“經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 5年來,“六個核桃”上繳稅金增長了100倍,去年達到5.6億元。 無中生有,遍地開花。投資18億元的蒙牛項目、投資59億元的氯化聚乙烯合成橡膠項目、中國航天科技工業集團武邑航鈦鈦業項目、英利集團1GW多晶硅全產業鏈太陽能電池項目、投資15億元漢盛光科薄膜電池項目等紛至沓來。于國義介紹說,全市100個省級重點項目中,三分之一以上全是“無中生有”。 衡水聽琴,弦外有音。資源稟賦的有無對一個地區看似很重要,但是不能選擇。發展的信心、發展的思維、發展的路徑、發展的能力更是資源,是一個地方能否奮進崛起、趕超跨越的關鍵。在衡水的采訪中,我們分明聽到了解放思想、創新發展的節奏,那是更為美妙的“琴聲”。(記者曹陽葵 牛海英 馬路 陳鳳來) |
關鍵詞:樂器博物館,周窩村,音樂小鎮,創新驅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