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高發期到 路邊蘑菇別采 經驗辨別不靠譜
近期,全國各地誤采食毒蘑菇事件多發,對此河北省疾控中心昨日(7月31日)發布提示,食物中毒高發期來臨,而8~9月份是毒蘑菇中毒高發期,公眾千萬不要隨意采食,謹防中毒。此外,因雨后誤采食山林里的毒蘑菇,邯鄲五歲半的小雨和媽媽雙雙中毒,小雨不幸去世。(河北青年報7月26日、27日報道)記者昨日從醫院獲悉,小雨的媽媽已脫離生命危險,正在好轉。 權威發布8~9月份是毒蘑菇中毒高發期 毒蘑菇中毒已成為對我國居民威脅最大的食源性疾病之一。 去年,全國共發生蘑菇中毒201起,導致76人死亡,占食源性疾病死亡人數的60.8%。今年1~6月,全國共報告毒蘑菇中毒35起,213人患病,死亡18人,大部分由家庭誤食引起。 時下,我省已進入汛期,全省各地濕熱多雨,正是野生蘑菇的生長旺季,而毒蘑菇中毒常發生在夏秋多雨季節。 據省疾控中心近幾年監測數據顯示:我省8~9月份是毒蘑菇中毒的高發季節。毒蘑菇中毒在我省多為散發,并呈現家庭聚集性,且多數是因為缺乏經驗,誤采、誤食而引起中毒。 為防止毒蘑菇中毒事件發生,河北省疾控中心昨發提示,謹防食用野生蘑菇中毒。 記者調查省會已接多例食物中毒患者 據河北省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所長朱小波介紹,近期,我省也出現了毒蘑菇中毒案例。記者隨后走訪了河北省人民醫院、河北醫大二院、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等省會幾家大醫院。 “每年夏季是食源性疾病的高發期,兩個月以來,醫院接診了很多因食用過期變質食物而引起食物中毒的患者。”和平醫院急診科張醫生介紹說,患者大部分為老人。 河北醫大二院急診科副主任高恒波提醒說,今年6月份以來,該院已經接收到食用過期變質食物中毒、毒蘑菇中毒、肉毒桿菌中毒、豆角中毒等多例食物中毒患者。 同時,該院因貪涼導致上吐下瀉的胃腸道疾病患者也出現扎堆兒現象。 急救支招誤食毒蘑菇后趕緊喝溫鹽水催吐 毒蘑菇中毒潛伏期短,常在10分鐘至24小時之內出現癥狀。 主要表現為頭昏、惡心、嘔吐、腹疼腹瀉、流涎流淚、煩躁不安、幻覺等不同類型的損害癥狀,危害嚴重,病死率高。 目前,對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主要是對癥治療。一旦誤食毒蘑菇,要大量飲用溫開水或淡鹽水催吐。 “可以飲用比例為4%的溫鹽水,200~300毫升,喝完以后,用筷子或手摳著舌根催吐,以盡量減少毒素吸收。”朱小波說。 之后,患者要及時就醫,并應保留毒蘑菇樣品供專業人員鑒定,為救治提供參考。 最新動態小雨媽媽已脫離生命危險 小雨不幸離世時,媽媽只有50%的治愈希望。正是因為這一家人的善良舉動,小雨媽媽郭女士的病情也牽動了大家的心。 記者昨日從醫院獲悉,經過幾天的緊急搶救和對癥治療,小雨媽媽已脫離生命危險。 據主治醫生介紹,剛到醫院時,郭女士上吐下瀉,中毒性肝炎,轉氨酶高達1000U/L。兩天前,經查,郭女士轉氨酶降到了300U/L,而且不吐不瀉,只是渾身沒勁兒。 “現在患者身上開始有點力氣了,精神狀態也有所好轉。”醫生介紹說,目前郭女士已經脫離生命危險,醫院將繼續對小雨媽媽進行保肝等對癥治療。 特別提醒 路邊蘑菇可別采更別吃 “野蘑菇是不是有毒,普通市民一般難以辨認,各種‘經驗’和‘土法’都不可靠。”朱小波說,這也是目前造成誤食中毒的主要原因。 朱小波說,在我國,有毒蘑菇約100種,其中含劇毒可致死的十余種。 野生蘑菇常與食用菇混生,形態特征差異很小,唯一準確可靠的方法,是專業人員根據蘑菇形態特征的分類進行鑒定,有時甚至需借助顯微鏡等工具才能準確辨別。 因此,朱小波特別提醒公眾,不要隨意采摘路邊的野蘑菇,更不要吃。 冰箱不保險食物也會變質 夏季濕度偏大,易導致食品及其原料受到微生物污染,微生物污染是引發夏季食源性疾病的頭號敵人。 因此,朱小波提醒,對于一些易受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及食品原料,要徹底加熱后食用。 “特別是食用魚、蝦、貝等海產品,要謹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食用罐頭、腌漬、發酵食品,比如罐頭、火腿、豆瓣醬等,要謹防肉毒桿菌食物中毒。”朱小波說。 高恒波也特別提醒,冰箱不是保險箱,食物放置時間久了同樣會變質,單純聞味道或者看食物形態是辨別不出來的。 因此,高恒波提醒,不要吃隔夜飯菜、過期變質食物,不要采食野蘑菇,豆角一定要炒熟,年輕人飲食尤其不要貪涼。 -文/記者陳雪 蔡麗-漫畫/劉書旺 |
關鍵詞:食物中毒,蘑菇,路邊,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