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悲的是“騎自行車喝污水”
山西因采煤形成的采空區達2萬平方公里,相當于山西1/8面積。建在采空區地面上的窯洞不斷出現裂縫。一些煤礦給村民的房屋搬遷安置補償款,遠不夠購買村集體蓋的新房,有的仍住在窯洞的人怕窯洞坍塌,晚上鉆到箱子睡覺。(7月31日《中國青年報》) 山西是煤炭資源大省,曾經“因煤而富”,如今卻“為煤所困”。煤礦開采為山西留下了大面積的采空塌陷區,致使數千村莊房屋受損、耕地毀壞以及飲水困難。從宏觀層面上,我們逐漸富裕著;但在微觀層面上,卻有因生態欠賬而返貧的趨勢。這種現象不得不察。 需要指出的是,一個區域內的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污染加重、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糧食減產,與暴富人群沒有太大關系,而只跟底層群體有關。某種程度上,暴富群體是當地資源的受益者,他們通過承包、開采等方式,發家致富、身價陡增之后,往往選擇帶著真金白銀離開那片土地,到公共服務更完善的城市去生活,把被破壞了的生態環境留給無力搬遷的底層群體。 近日,環保部部長周生賢接受采訪時指出:“開寶馬車,喝污染水,顯然不是我們期待的工業化、現代化。”對于很多靠資源開發而暴富的人,開寶馬車已是司空見慣,卻不得不與其他人一起喝被污染的水、呼吸被污染的空氣。這看起來是一種無奈。但最可悲的不是這個群體,而是沒有從區域工業發展和資源開采中獲取太多利益,無力選擇居住環境,“騎著自行車又喝著污染水”的底層群體。 這是一個很難化解的矛盾。報道顯示,在山西,無力搬遷的村民狀告煤礦往往會無功而返,遇到某些國企煤礦,更是“連個管事的都見不著”,最后只能找當地政府,而政府無能為力,致使矛盾沖突不斷。事實上,對基層政府部門來說,這幾乎是個難堪重負的“黑洞”,不要說恢復生態環境所需的無以計數的資金,只是安頓底層群體的生計,都有可能讓財政捉襟見肘。 值得注意的,這種情況不只發生在山西。2011年,我國公布了一份“資源枯竭型城市”名單,共有69個城市上榜。這些城市往往因資源而生,也因資源而衰。像內蒙古的鄂爾多斯、甘肅玉門、湖北黃石、云南東川、陜西神木等,都存在著“無力開寶馬,只能喝污水”的問題。這種集中于底層的貧困與無奈,既呼吁資源開發中必須設置環境保護的“高壓線”,也吁求著利益均沾共享機制和環境生態補償機制,還提示著產業轉型升級已迫在眉睫——“開不起寶馬車的人”,不能成為經濟發展的犧牲品。-王涵義 |
關鍵詞:采空區,污水,窯洞,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