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下開工 不能一碗綠豆湯了事
七月份以來,我國多地出現35℃以上持續高溫天氣。建筑工人、環衛工人、快遞員、送水工……這些戶外勞動者的高溫權益是否得到保障成為社會各界關心的話題。7月30日,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簽署重大氣象災害(高溫)II級應急響應命令,這是我國有史以來啟動的最高級別高溫應急響應。 全國各地高熱不退,尤以長江中下游地區為甚。高溫下的異象層出不窮:紹興男子中暑,最終不治身亡;湖南婁底,雞蛋放置半月后孵出小雞;杭州保潔員掃馬路猝死;上海2名熱射病患者身亡…… 異常高溫襲來,本應采取緊急應對措施,不管是公眾的日常生活,還是企業的夏季生產,都需根據天氣作出針對性安排。然而,從各地反饋的情況來看,有些高溫下作業的工種既沒有縮短工作時間,也沒有發放高溫津貼。有些地方對高溫帶來的連鎖反應估計不足,高峰用電期偏偏出現停電現象,用水量上漲時偏偏出現斷水,給生產者和休閑者帶來不同程度的麻煩。 事實上,在烈日下工作的人員多屬話語權薄弱的群體。建筑工地上的泥瓦工人,都市街道上的環衛工人,穿梭城市中的快遞人員和送水工人,他們找到工作就已不易,所以格外勤勉小心地守護著自己的崗位。即使高溫補貼沒有發放到手里,往往也沒有勇氣去向管理者討要,更不要說向社會監督部門投訴。在人力資源局部供應過剩,勞動保護意識普遍不高的情況下,指望勞動者自己去有效維護自身權益是不現實的。此時此刻,需要政府職能部門發揮作用,統籌安排、嚴加督促。 為了確保安全生產和勞動者權益,對建筑工人和環衛工人等室外工種應有特殊保護措施,高溫達到一定的指標就必須停工,在勞動的時段和班次上靈活安排,高溫補貼一定要發放到手,不能一碗綠豆湯了事。即使是室內生產,如非特別必要,不要組織工人加班加點,有條件的企業應在不造成損失的基礎上,有意識地減少工人的勞動時間。 事實上,除了一線的勞動者之外,公共服務部門需要做的事還有很多:居民的用水用電一定要全力保障,不能在關鍵時刻掉鏈子;開辟一些帶有公共服務性質的乘涼場所,圖書館、博物館的空調開足,公眾在此既可以納涼,也可以進補知識;在人群比較密集的場所,如公共交通工具上、醫院和各種辦事大廳里,要有足夠的防暑降溫保障措施。 高溫不期而至,“頂高溫,戰酷暑”不再為新時代所提倡,防暑降溫、安全生產才是當下的主旋律。特殊天氣特殊對待,能否及時根據高溫天氣作出各方面的靈活部署,反映著一個社會的文明和發達程度,也足以見出政府部門的服務意識和水平究竟怎樣。從目前來看,有些地方的表現難稱理想,轉變理念、積極應對已是當務之急。-特約評論員李星文 |
關鍵詞:高溫,開工,綠豆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