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標不能總是為問題而生
汪昌蓮(湖北嘉魚) 28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曝光稱,國家禁用的有毒塑化劑有可能藏身保鮮膜之中,流向百姓餐桌。國際食品包裝協會也于28日發布報告,在被調查的16種PVC保鮮膜樣品中,有15種樣品檢出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增塑劑DEHA。在加熱食品時,這種物質會加速釋放,影響內分泌系統。對此,專家呼吁盡快出臺PVC保鮮膜國家標準,并提醒消費者,最好選購使用PE保鮮膜。(今日本報B05版) 白酒塑化劑事件剛剛淡出公眾視線,保鮮膜塑化劑“報告”又橫空出世了。16種PVC保鮮膜樣品中,居然有15種樣品檢出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塑化劑,令人觸目驚心。這表明,人們只要使用過PVC保鮮膜,就有可能受到過塑化劑的毒害。特別是,與白酒塑化劑事件如出一轍,因為沒有PVC保鮮膜國家標準,也就不可能有塑化劑含量標準。可見,在對保鮮膜的監管上,國標又比問題慢了半拍。 塑化劑是一種增加材料的柔軟性或是材料液化的添加劑,其添加對象包含了塑膠、混凝土、乾壁材料、水泥與石膏等等。食品是禁止添加塑化劑的,但塑化劑可以用于食品包裝,這才與食品扯上了關系。塑化劑也是有害物質,其毒性遠高于三聚氰胺,會造成人體免疫力下降,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長期大量攝取會導致肝癌。問題是,作為一種重要的食品包裝材料,PVC保鮮膜一直沒有國家標準,企業可以自行選擇標準,從而避開了針對國家禁用塑化劑的檢測以及國家標準可能會對使用范圍所做的限制。從而導致含有塑化劑的PVC保鮮膜,盡管毒害了無數消費者,卻一直是合格產品。 令人不解的是,面對PVC保鮮膜塑化劑事件,專家只字不提監管部門的失責行為,反而提醒消費者“最好選購使用PE保鮮膜”。試問,市場上為何還存在“可以用”和“不可以用”的保鮮膜?全憑消費者自己去分辨和選擇嗎?還有,與食品相關的安全問題,如果消費者自己能規避,那還要這么多的監管部門干什么?特別是,每當有一種食品或包裝產品出了問題,有關部門才想到為其制定國家標準,明顯是一種慢作為。比如,白酒塑化劑事件發生后,有關部門先是臨時抱佛腳,炮制出了一個臨時標準,繼而又出臺了一個大幅度放寬的白酒塑化劑標準。 因此,國標不能總是比問題慢半拍,甚至是為問題而生。不管是為了維護食品及包裝企業的利益,還是為了促進國內食品產業的振興,終究都抵不上保護公眾的身體健康重要。這就要求監管和國標應始終跑在問題的前面,成為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現者和終結者。特別是,如何吸取白酒塑化劑事件的教訓,加緊制定PVC保鮮膜國家標準,使其更加權威化和嚴格化,進一步完善對食品包裝產業制度化的保障和監管,我們將拭目以待。 |
關鍵詞:有毒塑化劑,國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