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光伏貿易爭端的和解不能說是意料之外。27日的價格承諾安排雖然沒有對外宣布,但業界對坊間流傳的0.57歐元/瓦的版本均未否認。晶澳、英利等我省光伏業巨頭均表示,如果確以這個價格向歐洲出口,企業將繼續將歐盟作為重要市場加以開拓。“我們(對這一談判結果)將持謹慎樂觀態度,將在未來一段日子中觀察這個價格對于市場的影響。”晶澳有關負責人這樣表示。
“限價限量”密切觀望
7月27日,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等5家行業組織發表《關于中國輸歐光伏產品貿易爭端達成價格承諾的聯合聲明》,稱中國光伏產業代表與歐委會就中國輸歐光伏產品貿易爭端達成價格承諾。這意味著,中國對歐光伏出口將避免在8月6日起被征收47.6%的高額關稅,光伏業界懸著的一顆心終于落了地。
雖然在這份聲明中,并未提及光伏出口價格和數量的具體承諾水平,但業界傳出消息,在價格承諾中,我國光伏組件出口價格每瓦不低于0.56歐元、出口量一年不超過7吉瓦。更有消息人士指出,中國出口歐盟的光伏組件承諾價格下限在0.57歐元/瓦左右,為期兩年。
對于0.57歐元/瓦這個可能的價格,光伏企業表示可以接受。作為95家參加此次價格承諾談判、同時也是參與歐盟“雙反”調查的幾家中國企業之一,晶澳方面宣稱尚未得到官方的消息,但是如果真的是0.57歐元/瓦的價格,該公司表示“謹慎樂觀”,如果國內光伏企業能夠遵守這一價格承諾,日后歐盟市場的情況將較現在樂觀。
同時,晶澳方面人士表示,聯合聲明中透露出的是“限價限量”的信息,目前價格不確定,量也不確定,晶澳將繼續觀察市場。
而對這一價格承諾的結果,河北光伏巨頭英利集團媒體負責人王志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對此結果表示歡迎,同時,“在新的規則之下,我們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并進行一定的調整。”
重返歐盟不會一帆風順
包括英利、晶澳這樣的業界大佬在內,他們雖然有過對歐盟高額關稅的擔憂,但一直視歐盟市場為主要市場,原因是歐盟市場開辟較早,有著完善的價格機制和運營模式。只是在歐洲市場下滑的同時,努力開辟新興市場,保持其出貨量及市場占有率。
在歐盟市場遇冷的情況下,英利2012年針對歐盟的出貨量占總出貨量的比重為62%,今年一季度為53%,二季度可能大幅下滑到35%或更低。晶澳也從高峰期對歐盟出貨量占總出貨量比例的70%-80%下降到30%以下。而此次和解對于二者回復在歐盟市場的市場占有率將起到不小的作用。
不過,重返歐盟的道路并不會一帆風順。王志新說,在形成新的價格機制之后,中國光伏企業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新的規則。“價格提升后,中國光伏企業針對歐盟的出口量會受到一定影響。但是我們不會放棄對歐洲市場的開發,還將會尋求更多的機會,繼續擴大歐洲的市場份額。”
晶澳方面則表示,重返歐盟后,企業在歐盟市場能否盈利,并不僅僅取決于價格承諾的高低,還需要結合原材料價格、市場供需情況等外部條件,現在作出判斷還為時尚早,企業需要根據市場形勢及時調整應對策略。
不過雙方均表示,經過這一風波,企業將繼續新興市場和國內市場的開拓,以擺脫對歐盟的單一依賴。
其他行業可能抄底光伏?
既然是“限量”,中國光伏企業在歐盟的市場份額就受到了限制。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主任陳惠清說,總體來說,中國能保持住在歐盟60%的市場份額。
數量的限制將導致激烈的競爭,是否將出現“大魚吃小魚”、大光伏企業兼并重組小企業的現象?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經歷了接近兩年的虧損之后,國內光伏企業大多元氣大傷,在各上市公司的一季度報里,還都顯示虧損,很難有余力去重組小企業,“但是不排除其他行業的公司會去抄底光伏。”
雖然中歐光伏貿易爭端以和解的形式告一段落,但光伏業的江湖里仍然充滿了未知和不確定。
行業回暖廠商需練內功
對于光伏企業來說,7月利好消息不斷。本月中旬,國務院出臺《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2013至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左右,到2015年總裝機容量達到3500萬千瓦以上的目標。同時,提高多晶硅等原材料自給能力和光伏電池制造技術水平,顯著降低光伏發電成本,提高光伏產業競爭力。
中信建投證券電力設備新能源分析師徐超認為,國務院下發的是綱領性文件,光伏新政細則預計將出臺,主要包括分區域上網標桿電價、分布式補貼電價等。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中歐就光伏案達成價格承諾安排,歐盟“雙反”的政策風險將逐漸釋放完畢,加之近期國內扶持政策密集出臺,內外環境的改善有利于推動光伏產業回暖。目前,國內多家太陽能上市公司披露今年上半年業績預盈,這種回暖勢頭有望持續。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表示,光伏產業應反思當前的產業結構,繼續加強技術創新,靠技術占領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