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公共圖書館應成為國家戰略
耿銀平(河南開封) 6月至7月,全國公共圖書館迎來了第五次評估定級,截至2011年底,我國平均每44萬人才擁有一所公共圖書館,平均每3201平方公里才擁有一所公共圖書館。2011年我國人均擁有圖書僅為0.52冊,其中,人均擁有圖書最高的地區(2.94冊)與人均擁有圖書最低的地區(0.19冊)之間,相差達14.5倍;人均購書費最高的地區(7.65元)與人均購書費最低的地區(0.27元)之間,相差達27倍。公共圖書館資源總量的不足與配置的不平衡,使免費開放效益的發揮受到局限。(7月25日《人民日報》) 盡管“我國每3.7天就有一個圖書館新館開館,這兩年還出現了面積10萬平方米左右的湖北省圖書館、遼寧省圖書館和廣州市圖書館”,但“44萬人有一所圖書館”的“人均尷尬”還是告訴我們,當下的圖書館發展、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仍有毋庸置疑的公共短板。 人的精神發展如同一個深潭,沒有健康水源注入,就容易形成枯竭傾向,會造成文化畸形發育、劣質文化惡性膨脹,進而讓人們的精神生態和文化生態越來越淺薄,唯利是圖、庸俗不堪。久之,對于一個地方的文化生態、精神文明系數,都會產生嚴重抑制。因此,不妨將圖書館發展納入國家戰略。 其一,動用國家戰略,糾正經濟崇拜,強化政府的文化公共責任。政府重視經濟發展是應該的,如果我們因為重視經濟而輕視了文化指標,社會文化傳統和人的素質都會受到影響,其結果是:經濟發展了,人們的精神幸福指數卻降低了;腰包有錢了,卻快樂不起來。文化涵養被粗糙的物質取代,很難得到更多的精神幸福。 實施國家圖書館發展戰略,將文化指標、文化發展也納入政績考核,將文化發展納入政府施政的必然,用制度迫使官員重視文化,加大文化預算開支,公共文化投入,糾正文化發展的貧富懸殊、人均失衡。 其二,動用國家戰略,讓浮躁市儈、急功近利、沽名釣譽的消費型文化得到遏制和糾正,增強社會化的書香氣息,助推文化發展。其實,很多政府都知道,應該加大圖書館建設。可因為整個社會充滿了太多的浮躁,才對圖書館發展、文化工程不以為然,形成了文化發展的麻木現狀,喊得很響,就是不落實。納入國家戰略后,地方政府率先成為愛書人,多一些沉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厚重積累,少一些沽名釣譽。 其三,動用國家戰略,讓文化公共福利意識深入人心。黨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體”的發展戰略:將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并列。文化發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為群眾提供更多方便、舒適、現代化的閱讀環境,不僅是一種政府責任,更是公民不可或缺的公共文化福利。要將圖書館發展納入國家戰略,強化文化公共福利意識,各級政府就應該重視履行這種文化職責,滿足群眾的這種福利需要,為群眾提供更多公共文化福利。 |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