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縣域經濟橋頭堡 探尋河北省開發區發展路徑
2012年,我省省級以上開發區(園區)以不到全省1%的土地面積,為全省貢獻了21.7%的生產總值、28.1%的財政收入、44.9%的外商投資和56.3%的外貿出口,銷售收入超500億元的開發區(園區)達10個,其中有5個進入千億元開發區(園區)俱樂部。 開發區(園區)是開放的基礎,也是縣域經濟的基礎。每個縣(市)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各不相同,發展水平千差萬別,只有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推強扶弱、彰顯特色,才能讓強縣更強、弱縣變強。 優勢產業隆起帶,轉型升級排頭兵——— 傳統特色產業已經成熟的開發區(園區),除了集一區之力帶動一方經濟,更承擔著產業轉型升級、老樹再生新枝的重任 近日,國內第一條、亞洲第二條八色印鐵生產線在遷安市西部工業區的思文科德金屬包裝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產。該項目主要以冷軋鍍錫薄板(馬口鐵)為原料,生產金屬包裝制品食品罐、奶粉罐、氣霧罐等,總投資22億元,達產達效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40億元,利稅6億元。 “這條生產線將進一步延伸遷安鋼鐵產業鏈條,是遷安鋼鐵產業轉型升級的又一力作。”遷安市西部工業區有關負責人說。“園區是集約發展的主陣地、項目建設的主戰場,更是轉型升級的主渠道。”省商務廳廳長王志欣說,在創造數字奇跡的同時,開發區(園區)還承擔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快速崛起的重任。 在遷安,西部工業區以發展精品鋼鐵、重型裝備制造、化工建材為主;東部工業區以電子信息、生物制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北方鋼鐵物流產業聚集區以現代物流產業為主;曹妃甸臨港產業園以港口鹽化工、煤化工為主,園區已構建起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現代農業、旅游服務業為驅動的“三足鼎立、兩翼齊飛”的產業格局; 在沙河,以玻璃產業為基礎的幾大園區內,正在實現著由玻璃原片為主向深加工為主、由普通建筑玻璃向新能源玻璃、由低端向高端的轉變; 在武安,以通用電池、電動汽車、風能裝備等為產業體系的新能源產業示范基地,重點發展不銹鋼、無縫鋼管和焊管等高附加值產品的中原冶金裝備制造園,全國唯一的重化工業循環發展模式試點單位新峰循環經濟示范園,已成為武安加速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崛起的突破口……“這樣的縣(市)在我省已經形成一個領先的方陣,縣域經濟發展已具有一定基礎,縣域開發區(園區)內企業數量較多,并已初步完成資本原始積累。”省社科院副院長彭建強研究員認為,對于這一部分縣(市),要做大做強開發區(園區)經濟,必須明確產業聚集區規劃定位和功能分工,優勢互補、錯位發展,謀求傳統產業升級轉型、延伸產業鏈條、壯大新興產業的新跨越。“下一步,我們計劃重點培育一批實現銷售收入達到千億元的開發區(園區),支持20家超500億元開發區(園區)作為千億元開發區(園區)的后備軍。”據省商務廳副廳長史玉強介紹,其中就包括部分產業基礎較好的縣(市)的開發區(園區)。 先天不足薄弱區,龍頭帶動項目突圍——— 先天優勢不足的地區,要以開發區(園區)建設為主陣地,以龍頭項目和支撐性企業為突破口,培育縣域經濟增長點 日前,14個重點項目在威縣經濟開發區舉行了集中開工奠基儀式,14個項目全部為億元以上項目,總投資106億元,項目涉及汽車配件、高新技術、醫藥化工、食品制造、電子信息等多個產業,其中僅河北全德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汽車電子產業園這一個項目投資就達27.8億元。 作為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威縣經濟總量曾一度在全省倒數第五,人均財政收入與全省平均水平相差了至少10倍。“雖然是經濟弱縣,但開發區(園區)幾個支撐性項目可以使一個經濟弱縣快速崛起,一批‘大塊頭’企業就可以迅速改變一個地區的面貌。”威縣縣委書記呂志成說。 為此,威縣經濟開發區專門規劃了14平方公里,打造中國北方最大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通過積極對接深圳電子信息企業,成功引進了河北全德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河北昊鑫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河北鳳鳴電動汽車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的電子企業,超億元的龍頭項目隨之落地開花。 有關專家指出,如果說在產業特色鮮明、經濟基礎雄厚的縣,開發區(園區)經濟是“錦上添花”,那么在先天優勢不足、經濟基礎薄弱的縣,園區就挑上了“雪中送炭”的擔子。 如今,我省像威縣經濟開發區一樣靠龍頭企業和大項目落地形成產業鏈條,實現產業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由弱轉強的開發區(園區)不在少數。 高碑店經濟開發區依托國內最大的節能門窗企業河北奧潤順達窗業有限公司,與歐洲門窗領袖企業德國MOSER公司和世界知名研發窗用系統權威企業德國RAICO公司開展深入合作,已初步建起集產品研發、生產制造、物流倉儲、展示交流、商貿服務為一體的現代化世界節能門窗產業基地; 灤縣開發區內,世界最大的焊接材料生產企業美國林肯電器公司、龐大汽貿集團、伊利集團等國內外知名大企業落戶建廠,使該園區形成了以冶金機械、裝備制造、新型建材等為主體的產業體系……“相對于打造銷售收入超千億元開發區(園區)這一‘做強’的目標,‘扶弱’是開發區(園區)經濟承擔的另一副重擔。”據省商務廳開發區管理處處長胡仁介紹,目前我省還存在著大量經濟實力不強、工業基礎薄弱、優勢產業不突出的縣(市),甚至30多個縣(市)還沒有開發區(園區),這部分縣(市)應立足各自條件,集中優勢力量建設開發區(園區),下大力量招商引資,以大項目、龍頭企業形成產業鏈條。“就后發地區而言,實現突破的路徑在于,堅持大小并舉,重點突圍,先有‘小鳥成群’,最后才有‘百鳥朝鳳’。”史玉強表示,針對這些地區,我省將支持建設30個扶貧攻堅、試點示范重點園區,近期抓好豐寧、平泉、興隆、張北、萬全、懷安、青龍、盧龍、海興、黃驊重點開發區(園區)建設,力爭到2015年,重點開發區(園區)的各項經濟指標占本地區的一半以上。 借力城鎮建設,聚攏資源集約發展——— 以開發區(園區)建設帶動城鎮發展,實現產業向開發區(園區)集中、土地向規模使用集中的良性發展模式 “這些是新增人口的預留住宅用地,這些是耕地,這些是工業園區用地……”近日,在任丘市重點鎮建設規劃圖上,記者看到,被用于工業園區建設的面積有2000多畝,而這些土地是在該市小城鎮建設規劃過程中置換、集中而來的,未來將形成統一的配套設施,吸引大批優質企業和項目入駐,成為任丘項目抱團落地、產業集約發展的新引擎。 作為省城鄉統籌發展試點縣(市),任丘市在推進小城鎮建設過程中找到了一條產業集約化發展的新路子。 “縱觀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開發區(園區)是必不可少的,越是開發區(園區)集中的地方,越是城鎮高度發展的區域,開發區(園區)建設和城鎮發展之間具有很高的關聯度。”彭建強認為,在資源環境約束不斷趨緊的今天,過去像鄉鎮企業那種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分散型、粗放型發展方式已經不適合當前形勢發展的需要,產業的集約化程度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發展水平的高低。“在開發區(園區)的空間定位上,還應盡量靠近縣城,以更好地利用縣城為其提供的生產生活服務,同時也為縣城發展聚集人口,提高城鎮化水平,真正實現產城互動發展。”彭建強說。 以先進裝備制造基地為定位的馬頭經濟開發區、定位為國家生物醫藥基地和省會現代化制造業中心的藁城經濟開發區……在我省城鎮化進程中,星羅棋布的開發區(園區)正成為我省土地開發利用高度集約、產業高度集中、資源高度節約的特色示范區。“開發區(園區)發展必須有特色,哪怕是一個很小的行業,只要具備足夠的產業規模,也能做成大產業。”省小城鎮規劃建設協會會長蓋文生說,集約才會有特色,將分散的、有限的土地資源集中利用,可以實現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集中建設、集中利用,項目的集約發展也更容易形成規模效應,完善產業鏈條。 |
關鍵詞:縣域經濟,開發區,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