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兩個務必”堅持群眾路線
□孟慶云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我省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西柏坡參觀考察時,他深刻指出,毛澤東同志當年在西柏坡提出“兩個務必”,包含著對我國幾千年歷史治亂規律的深刻借鑒,包含著對我們黨艱苦卓絕奮斗歷程的深刻總結,包含著對勝利了的政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對即將誕生的人民政權實現長治久安的深刻憂思,包含著對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深刻認識,思想意義和歷史意義十分深遠。全黨同志要不斷學習領會“兩個務必”的深邃思想,始終做到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實事求是、一心為民,繼續把人民對我們黨的“考試”、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使我們的黨永遠不變質、我們的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 “兩個務必”,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我們克難履險的重要法寶。“兩個務必”的實質,就是不要忘記人民群眾,不要脫離人民群眾,一切為了人民群眾。正是因為始終強調和堅持了“兩個務必”,我們黨才能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團結帶領人民戰勝了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和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在新的歷史時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仍然必須牢記“兩個務必”,堅持群眾路線。 牢記“兩個務必”,堅持群眾路線,必須強化憂患意識,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善于借鑒歷史經驗、總結自身經驗并不斷提高進步的政黨,“兩個務必”就包含著對我國幾千年歷史治亂規律的深刻借鑒。翻開中國歷史,歷代王朝的更迭、社會的變遷,無不驗證了“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名言,揭示了“滋生驕逸之端,必踐危亡之地”的至理。歷史昭示后人,啟迪來者。如何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率,從延安到西柏坡,毛澤東一直在深入思考,答案也越來越明晰,這就是:“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他提醒全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兩個務必”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強烈的憂患意識,體現了一種永不停滯、永不懈怠、積極進取的精神。今天,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但中國共產黨是清醒的,正像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我們自豪而不自滿,決不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現在取得的成就只是在偉大征途上邁出的堅實一步,相對于共產黨人的遠大理想和崇高使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只有牢記“兩個務必”,堅持群眾路線,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才能不斷開拓進取,團結帶領人民群眾,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牢記“兩個務必”,堅持群眾路線,必須弘揚艱苦奮斗作風,始終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 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強的民族;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進步的國家;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政黨,也注定是沒有希望的政黨。“兩個務必”包含著對我們黨艱苦卓絕奮斗歷程的深刻總結。艱苦奮斗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是我們黨優良傳統的集中體現。從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到延安陜甘寧邊區的建設,再到西柏坡新中國的籌建,無不體現和貫穿著中國共產黨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實踐證明,只要心里裝著人民群眾,始終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就能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就能抵御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如果丟掉了艱苦奮斗,貪圖享樂,就必然脫離群眾,最終也必然被群眾拋棄。 艱苦奮斗沒有時限,艱苦奮斗精神永不能丟。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在黨員干部隊伍中有所表現,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已被一些黨員干部淡忘。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能不能保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能不能始終做到與人民同甘共苦,對每個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是一個很現實的考驗。堅持群眾路線,要求黨員干部充分認識到,艱苦奮斗仍然是當代共產黨人必備的政治品德,是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不可少的精神動力。每一名黨員干部都必須嚴明黨紀政紀,堅決遏制鋪張浪費和奢靡之風;率先垂范,自覺養成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良好風氣,始終與人民同甘共苦、團結奮斗。 牢記“兩個務必”,堅持群眾路線,必須做到清正廉潔,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執政基礎最容易因腐敗而削弱,執政能力最容易因腐敗而降低,執政地位最容易因腐敗而動搖。“兩個務必”包含著對勝利了的政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對即將誕生的人民政權實現長治久安的深刻憂思。雖然黨的性質、宗旨和歷史使命決定了黨與消極腐敗現象格格不入,但如何讓共產黨人執政以后始終保持清正廉潔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治本色,卻一直是毛澤東思考執政黨建設的一個核心問題。在七屆二中全會上,他給全黨敲響警鐘,鄭重提出的“兩個務必”,就成為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一個基本原則,也成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內容。 中國共產黨進京“趕考”以來,牢記“兩個務必”,不斷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必須看到,面對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一些黨員干部未能過關甚至腐化墮落,嚴重損害了黨的形象。如果任腐敗現象蔓延,我們黨就會失去血脈、失去力量,失去執政基礎。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把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黨同志的思想和行動中,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使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具有廣泛、深厚、可靠的群眾基礎。因此,廣大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做到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私,干干凈凈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始終保持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牢記“兩個務必”,堅持群眾路線,必須切實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兩個務必”包含著對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深刻認識。要贏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就必須切實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無論是蘇區干部的好作風,還是陜甘寧邊區的“十沒有”,都是我們黨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生動體現,也是堅持群眾路線的根本要求和必然結果。西柏坡時期之所以能夠成為黨與人民群眾聯系最緊密、堅持群眾路線最好的時期之一,一個重要的經驗就是牢牢抓住了關系最廣大勞苦大眾根本利益的土地問題,并且通過制定政策和法律最大限度地滿足和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利益。正因如此,才有了土地改革的順利推進和人民群眾生活的普遍改善,才有了“最后的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后的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后的老棉被,蓋在擔架上;最后的親骨肉,送去上戰場”的感人場面。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人民群眾對黨的殷切期待,就是黨的奮斗動力;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就是黨的努力方向。作為黨員干部,堅持群眾路線,就是要本著對人民負責的態度虛心聽取群眾意見,自覺接受群眾監督;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從維護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做起,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妥善處理群眾訴求,在堅持依法辦事的同時,要在感情上和群眾融為一體,與群眾推心置腹、坦誠相見,以人對人、面對面、手拉手、心連心的方式做好群眾工作。 牢記“兩個務必”,堅持群眾路線,推進河北奮進崛起、科學發展 “兩個務必”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我們堅持群眾路線,推動河北奮進崛起、科學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經過新中國成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不懈奮斗,河北經濟社會發生了重大變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為進一步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前,河北正處于科學發展、由大轉強的新階段。確保如期實現“兩個翻番”目標,實現從經濟大省到經濟強省的跨越,要求全省黨員干部必須時刻牢記“兩個務必”,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埋頭實干、開拓創新。 從河北實際出發,牢記“兩個務必”,就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提高思維方式層次,以市場思維和市場機制、開放思維和開放方法、科技思維和科技手段、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促進科學發展,使我們發展的眼界進一步放開,思路進一步拓寬,目標進一步提升;要以心無旁騖的精神狀態,艱苦奮斗的作風,牢牢扭住發展不放松,打好“四大攻堅戰”;要直面矛盾和問題,接受挑戰,迎難而上,以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銳意進取的干事激情、拼搏奉獻的頑強意志,擔當起河北科學發展的重任,把全省人民加快發展的強烈愿望轉化為奮進崛起的正能量,開辟河北更加美好的未來。 |
關鍵詞:兩個務必,群眾路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