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文化審批的步子可以再大一些
王垚烽(浙江嘉興) 中國政府網17日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決定取消20項審批職責,包括取消一般題材電影劇本審查,實行梗概公示;取消調控書號總量的職責;取消管理廣播劇的職責;取消在境外展示、展銷國內出版物審批等。(7月17日新華網) 一口氣取消20項、下放7項審批職責,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方案一經公布,引來一片掌聲和期待。此次方案不僅兌現了中央政府“轉變職能”的諾言,也讓人們看到了合并新聞出版廣電部門的“改革紅利”??梢灶A見,方案的執行勢必大大促進我國文化市場的發展繁榮。 許多人將焦點集中在電影領域,特別是“取消一般題材電影劇本審查”。其實,據官方最新說法,這屬于老政策的重申。但另外一些審批職責的取消,如取消書號總量調控等,其積極意義同樣不容小覷。因為無論是電影還是報刊書籍,從廣義上講,都屬于“大文化”范疇。而文化創作是一種極富個性的精神勞動,而文化產業又是一個高度市場化的競爭行業,這些內在屬性均要求其擁有充分的自主性和自由度。國內外的各種實踐早就證明,只有市場才是合格的文化審查者,經群眾“用腳投票”留下來的作品才經得起時間的檢驗。相反,那些自以為是的“專家審查組”很多時候比爛作品的危害還要大,因為爛作品只污染了“水流”,而不合理的審查卻污染了“水源”。現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改革方案出臺,恰恰是對過往陳見的一種糾偏。 當然,削減審批職能并不意味著放松對于文化領域的正常管理和正向引導,它只是部分地將管理方式由事前審批改為事后檢查。鑒于目前我國在文化領域的法律尚不完善,還存在許多模糊地帶,因此在可預見的時期內,難免會發生職能部門與文化單位就某些具體管理問題的歧見與摩擦。這時候,積極平和的交流溝通便顯得尤為重要。主管部門只有以此為起點,逐步拋棄過時的“管制思維”,學會以文化的邏輯來管理文化,才能順應我國文化事業發展前進的時代潮流。 要想真正實現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就必須“遵循文化發展規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加強文化法制建設”。只有讓市場成為檢驗影視作品質量的唯一標準,讓觀眾成為評判劇本優劣的唯一“專家”,才能真正做到去蕪存精,從而滿足公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
關鍵詞:電影,審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