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版《在路上》 大學生搭車去尼泊爾今出發
-寫滿親朋好友的祝福的筆記本將陪劉暢去尼泊爾。記者郄磊攝
-舉牌“求搭車”,成功率并不高。(當事人供圖)
-一支笛子將陪伴漫長的旅程。記者郄磊攝 “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如果你真想做成一件事,全世界都會來幫你”。紀錄片《搭車去柏林》的宣傳詞,不知讓多少背包客熱血沸騰。從北京搭車去柏林的主角之一劉暢,是一位紀錄片制片人。 巧合的是,我們的主人公也叫劉暢,他是河北醫科大學臨床學院大二的學生,21歲。與搭車去柏林的劉暢一樣,他也有一番搭車旅行經歷,從石家莊到三亞,落腳38個城鎮,歷時23天。同樣艱辛刺激,跌宕起伏,充滿冒險和挑戰,以及意料之外的風景。今日,他將要開始自己的第二次搭車旅行,出發地:石家莊,目的地:尼泊爾。 講述 石家莊到三亞搭車39次 詢問不下10000名車主 搭車旅行,在國外比較普遍,在中國還沒得到廣泛認可。站在路邊舉個牌子,寫上你要去的地方,或者向來往車輛打出國際通用的“搭車”手勢(胳膊伸直,握緊拳頭,伸出大拇指),這兩種方法劉暢和同伴都試過,但幾乎沒人理他們。向車輛招手,也很少有車停。于是他們想出了自己的辦法:到高速收費站,趁車主領卡時詢問人家是否愿意搭載。雖然翻越高速護欄是違規的,會被交警攔截,但沒有別的辦法。 這個辦法是劉暢的高中同學兼好友謝廣林想出來的,他倆都是齊齊哈爾人,謝廣林在哈爾濱上大學。2012年底二人商量搭車去三亞。 2013年1月,謝廣林搭了8輛車,從哈爾濱來到石家莊。1月19日,二人背上大包,來到裕華高速路口。第一次搭車,劉暢很緊張,有經驗的謝廣林先開了口:“大哥,我們是大學生,想去濟南,拉我們一段好嗎?”對方根本就不搭理。被拒絕5次后,一輛大罐車停下了,司機是個標準的黑面山東大漢,也沒查看證件,很痛快就讓他們上了車。幾個小時后,他們在濟南機場附近的高速公路下了車。 這一路上,他們主要在高速口和服務區攔車,詢問的車主不下1萬人,最后39輛車把他們送到了三亞。39輛車幾乎沒有重樣的,小轎車、集裝箱車,運胡蘿卜的貨車、運糖的罐車,還有警車。 顛簸的車斗里搭過帳篷 沙灘椰林里也搭過帳篷 搭別人的車,人家去的地方不一定是自己的目的地,所以搭車旅行難免繞彎或多走路。劉暢說,正因如此,會享受到很多意料之外的風光,這也正是搭車旅行的魅力所在。 因為這種不確定性,他們的作息非常不規律。從寧波附近前往臺州時,晚上8點多,他們在飯館遇到了好心的貨車司機王大哥。當晚天公不作美,飄起了零星小雨。他們只能在車斗上搭起了帳篷。誰料,雨中國道坑洼泥濘,車也在半路拋錨,整整折騰了一個晚上,他們終于在第二天早上到了臺州。 23天的旅途中,他們在帳篷里度過了至少10個夜晚。謝廣林生了一次病,此后劉暢就睡在帳篷靠外邊的地方,手里始終握著一把刀,即便睡著了,也不敢睡太實。更多的夜晚,他們在車里度過。 不過,在廈門的沙灘上和三亞的椰林里搭帳篷,還是非常浪漫和愜意的。 上路時,他們每人往卡里存了1500元錢,這都是打工掙來的。不帶現金,是因為現金花得快。最后一算賬,每人花了1497.5元。 大年三十抵達三亞 給好心車主電話拜年 搭車旅行,與冒險的刺激相伴隨的,不只是風餐露宿,還有精神的絕望。 到達廣東開平市梁金山服務區時,正趕上春運返鄉大潮。當時他們已買好了大年初一從三亞回家的機票,但整整兩天一夜,他們一輛車也沒搭上。 他們把帳篷搭在草叢里,啃著壓縮餅干,喝著冰涼的自來水,“精神都崩潰了!”當一家三口答應搭上他倆時,“那一瞬間,我們幸好還記得自己是東北爺們,把淚水硬是咽了回去。”劉暢把當時的感受寫在了QQ日志里。到達三亞時是大年三十,兩人放了掛鞭炮,吃了200多元的肯德基,實現了很多東北人“在三亞過年”的夢想。 這一路上,有民營企業老板給他們講“成功的三要素”,有醫院院長跟他們聊專業問題,有叔叔請他們吃文昌雞,還有一名政協委員遞上香煙和名片,主動找他們聊天。在三亞時,劉暢給每一位搭載過他們的好心人打電話拜年,他們聽說劉暢二人一路搭車到了三亞,都送上祝福,還有些許的驚訝。 當然,一路上碰壁就更多了。“不相信我們的,給白眼的,甚至罵罵咧咧的……”劉暢覺得,這23天的經歷,比他前二十年遭遇的挫折還要多。 對話 這是一場男人的旅行 記者:因何想到搭車旅行? 劉暢:我以前就在網上看過關于搭車旅行的報道,很向往,所以這次謝廣林一提議,我就答應了。這次旅行,有人羨慕,但我覺得沒什么好羨慕的,因為基本上人人都可以做到。我是在從三亞回來后才看了《搭車去柏林》的,我很欣賞和認同這句話:“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記者:搭車去三亞,你告訴父母了嗎?他們支持嗎? 劉暢:我知道父母不會支持我的,為了不讓他們擔心,起初沒告訴他們,而是在大年三十到達三亞后,打電話告訴他們的。當時他們幾乎被嚇傻了,震驚了,但沒責怪我。母親非常興奮,逢人就說“我兒子搭車去了趟三亞!” 這次旅行的經費,我沒有伸手向家里要過一分錢,哪怕是他們主動給我,我也是婉言謝絕,因為我清楚,這是一場男人的旅行,希望以后我的孩子看到我21歲寫的日志能收獲點什么,我也愿意詳細地跟他分享我的故事。 《在路上》影響 一代美國人 《在路上》(On the Road)是美國作家杰克·凱魯亞克創作于1957年的小說。小說主人公及其伙伴沿途搭車或開車,幾次橫越美國大陸,最終到了墨西哥。在經過精疲力竭的漫長放蕩后,開始篤信東方禪宗,感悟到生命的意義。此書影響了整整一代美國人的生活方式,被公認為20世紀60年代嬉皮士運動的經典。 在德國有一個傳統,一個人過了18歲生日以后,要獨自出門旅行一次。要爭取用最少的錢走最多的地方,認識世界,體驗人生,學會獨自生存的本領。 特別提示 搭車尼泊爾今日上路 今日,劉暢將與謝廣林踏上第二次搭車之旅。謝廣林乘火車來石家莊,將于今日12時許到達。他們已準備好行囊和獨特的“西游祈福篇”,朝宗教圣地——尼泊爾藍毗尼進發。本報將繼續跟蹤報道。 記者苗靜實習生張曉雪
|
關鍵詞:搭車,出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