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租房”管理不能一禁了之
“幸福的家庭個個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對于轉型期中國,這話似乎格外多了些貼切的注腳。媒體近來報道稱,北京東三環一個80平方米的兩居室,竟然住進了25個人。撩人想像的冰冷數字,折射出城市低收入人群的“蝸居”艱辛,濃縮了“蟻族”們的人生百味,更揭開了“群租房”管理的現實難題。 極端的群租現狀損害人的尊嚴,摧殘人的心智,也容易滋生安全事故隱患,面對這種廣受詬病的“群租房”現象,相關部門傾向于“必欲除之而后快”。中央多部委聯合制定、2011年2月1日起施行的《商品房屋租賃管理辦法》第八條就規定:“出租住房應當以原設計的房間為最小出租單位,人均租住建筑面積不得低于當地政府規定的最低標準。”這被社會解釋為“禁止群租”的核心內容。盡管引來議論紛紛,但從行政法條的層面來看,“群租房”現象已然被叫停。 然而從現實來看,“群租房”卻是叫而不停。此次被報道的“80平方米住25人”的個案,正如不少人所認為的,不過是一些城市“群租房”市場的冰山一角。從幾年前媒體報道的“蟻居”、“蝸居”到各地不時曝光的群租現象,無不深刻表明房屋租賃市場的現實情況極其復雜,遠不是一紙禁令就解決得了的。在市場面前,“行政之手”并不是解決任何問題的一味萬靈良藥。 “群租房”叫而不停,令人不得不把目光集中到廉租房上來。為解決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問題,包括解決外來人群的居住問題,中央要求各地加大廉租房在內的保障房建設力度。“十二五”期間,全國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目標是3600萬套,各地也按要求制定了地方上的保障房建設目標,用于廉租房的比例地方也多有考慮?,F實卻是,人們寧可把靈魂和身體一起“蝸居”到狹小的群租空間里,卻未能置身于廉租房中,這到底又是為什么?是廉租房建設滯后,力度不足,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是申請門檻過高,手續復雜,申請人只能望梅止渴?是廉租房建設不配套,無法滿足方便居住的需求,使得廉租房對人們而言如同雞肋?盡管具體原因不得而知,但與廉租房相關的這些問題,仍有待于揭曉答案,很可能成為影響“群租房”沉浮的重要因素。 “群租房”的現實存在,其實還揭示了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遵循市場規律,才能做好公共管理。在“群租房”問題上,既然市場上存在著多樣化的需求,就應該允許多樣化的供給。無視這一規律,簡單化地扼殺需求或是簡單化地阻斷供給,無疑只會造成市場的扭曲。 “群租房”是轉型中國城鎮化進程中的陣痛,可能很長時期仍將在一些地方以合租等其他形式大量存在。“群租房”問題的管理,是對各地政府“執政為民”情懷以及公共管理服務水平的重要考驗。杜絕簡單化叫停,也要杜絕撒手不管。只有多些日常監督管理和巡查服務,消除各類房屋租賃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讓各類人群都能在城市中找到落腳之地、生存之所,才能有條件用奮斗和汗水去實現自己的美好夢想。(李代祥) |
關鍵詞:群租房,蟻族,蝸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