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蘭素史克“黑金”是一面鏡子
馬滌明(內蒙古通遼) 公安部通報顯示,近年來,葛蘭素史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為達到打開藥品銷售渠道、提高藥品售價等目的,利用旅行社等渠道,采取直接行賄或贊助項目等方式,向政府部門個別官員、醫藥行業協會和基金會、醫院、醫生等大肆行賄。這些用來打通關節的所謂“運營費”,在藥價中占的比重有20%—30%,而這些費用都轉嫁到了患者頭上。(7月15日《羊城晚報》) 成本僅30元的藥,最終賣到患者手里能達到300元,這種事于我們來說早就不是秘密了。國人現在更關注的問題并不是藥品和器械價格中的“秘密”,而是如何像嚴打葛蘭素史克一樣,橫掃醫療衛生領域中的商業賄賂。葛蘭素史克遭查不過是個案,而這一個案究竟會是一場風暴的開場,還是“就事論事”,現在還看不出來。 藥品、醫療器械領域中的“黑金”問題是通行的潛規則,像嚴打葛蘭素史克這樣的動作只是局部“戰役”。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醫藥領域賄賂從國家級醫療機構一直到鄉鎮衛生院,幾乎不存在太多的凈土,以至于拒絕并揭秘潛規則的“極個別”醫生反倒成了另類而混不下去。 2011年11月,央視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盒6支裝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的出廠價每支僅僅在6毛錢左右,而在北京隆福醫院的零售價為12.65元,中間利潤高達2000%以上。驚人的中間利潤,很大成分其實就是“黑金”。不管是一些案例還是社會現實中的事實都告訴我們:“黑金”不僅存在于某些行業,相同的土壤環境與規則下,各個領域中的“黑金”情況可能會有太多的相同。 反腐敗,藥價可降幾成,房價可降幾成,就連小學生的輔導材料、字典都會降價,甚至一些貧困地區小學生的“3元營養餐”都可以吃得更好……腐敗不可能都靠“葛蘭素史克案”這樣的反腐個案來解決,唯有讓社會監督走上制約權力、監督非法利益的第一線,才可能從根本上鏟除各種“黑金”土壤。 |
關鍵詞:藥品,暴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