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老區“光棍村”4年蝶變 人均年收入過萬
圖為今日河北灤縣楊柳莊鎮中趙村,遠看似一只蝴蝶展翅在古老的燕山山脈。翟羽佳 攝 4年前,48歲的河北灤縣楊柳莊鎮中趙村村民趙玉東還是光棍一條,住的是跑風漏雨的石頭房,每日從田里歸來面對的只有冷鍋冷灶。他清晰地記住了一個日子——2009年11月2日,這天他和村民們都搬進村里統一規劃、修建的別墅式新民居,并在一年后經人牽線和一位秦皇島的女士結婚。而今,天天回家能吃上熱乎飯的趙玉東,用兩個字來形容過著的日子,那就是“知足”。 地處燕山深處的中趙村是紅色老區,村子對面的山上曾矗立著鬼子的炮樓,冀東抗日名將李運昌曾率部在這一帶抗擊日寇,村中至今還保留著抗日將士藏衣物和彈藥的老房子。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盡管村民生活相對改善,但由于道路崎嶇難行等多種原因,2009年以前,全村年人均純收入不足2000元,曾經為抗戰付出犧牲的中趙人仍在貧困線上下徘徊。 據村主任趙春富介紹,當時家家戶戶住的是破破爛爛的石頭房、磚瓦房,只有457口人的小山村,23歲至45歲的光棍就有30多個。這意味著每10戶人家,就有3家出現光棍。在當地年輕人結婚早,男子過了23歲娶不到媳婦基本意味著成為光棍。由于村子窮得出名,鄰近沒有人愿意將閨女嫁到中趙,一些人只能到南方更窮更邊遠的地方娶媳婦,有的甚至是買來。 2007年8月,中趙村成為唐山市“1+2”人才組合模式幫扶的老區村之一。從那年開始,唐山市為100個老區村、貧困村派出一名老干部和兩名大學生進行駐村幫扶,由灤縣縣委選派入村任職的劉士宗帶著兩位大學生來到中趙。他們從解決群眾生活困難開始,維修管道、翻修山路,整治村容村貌,希望帶領村民改變落后面貌。 2009年2月,村委會響應唐山市植樹造林的號召,組織村民每天早晨6點鐘上山義務挖坑栽樹。當時春寒料峭,但大家克服了種種困難,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在萬畝荒山上挖出45萬個魚鱗坑。 同年4月,中共河北省委副書記趙勇(時任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書記)到中趙村蹲點調研,與干部群眾共商科學發展之計。據趙春富回憶,趙勇看到老區人居住如此簡陋、破舊的房子,表示心里很不是滋味。當他拿著望遠鏡看到村民挖的漫山遍野的魚鱗坑,又深深被民們樸實肯干和改天換地的精神打動,忍不住流下眼淚,并表示“再不能讓老區人民貧困下去了,一定要幫助老區人民脫貧致富”。 趙勇做的第一件事是改善村民居住環境,讓全村老百姓都搬進新民居。趙春富說,除了市縣社會各界的幫扶外,建設資金部分采取由村民向信用社、農行貸款,用可預期的收入逐步償還的方式。另外,中趙莊舊村址整體搬遷騰出的22畝地,依據當時土地流轉政策,采取等量置換的方式用于工業和城市建設,也彌補了新村建設的一大塊資金缺口。 當年5月18日,新村建設正式開鑼。經過200多個日夜的合力奮戰,工程順利完工,157套二層別墅式新民居、700平方米的老年公寓樓和1600平方米的村民服務中心矗立在北山和緩的山坡上。一棟棟新民居灰白相間,古樸雅致,頗有明清之風;經過北京著名大學的規劃,新民居之間分布錯落有致,從遠處看,猶如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和村民趙玉東一樣,村民們都記住了2009年11月2日——他們此生最重要的一次轉折。這一天,新村喬遷慶典在新落成的村民服務中心廣場舉行。全村400多口人,從破舊的房子搬進寬敞明亮的百余平米新居,而且家具、家電、廚房設備一應俱全。慶賀喬遷之喜的鞭炮聲徹夜未息,村民忙碌中不停念叨:“做夢也沒想到能住上這么好的房子!” 4年后的夏日,記者沿著柏油路乘車探訪中趙村。與都市的炎炎苦夏不同,這里綠意蔥蔥、涼風習習、瓜果飄香,宛如世外桃源。遠近聞名的窮村、“光棍村”,已經變成生機勃勃、“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生態新農村。車行山路,沿線的杏樹仍枝頭累累,任憑路人拾摘。而村民綠化的萬畝荒山,已被當地城里人形容為避暑踏青的“原始森林”。 在中趙村,“感謝共產黨”之類的標語隨處可見。村民言談中也都充滿感謝和感恩。村主任趙春富說,自從搬進新民居,一年時間內,村里娶了三十多個新媳婦,生了20個娃娃。健談的他得意地告訴記者,現在村里也開始講優生優育,人口質量與以往相比大不相同。 不僅如此,該村正在打造科學發展示范村。“中趙村需要有自己的造血機制”,趙春富說,該村有著豐富的山場資源,發展林果業和養殖業優勢顯著。“一方面,我們將全村的果園進行改造,引入新品種,淘汰低產老樹,樹下間種煙草等高效經濟作物。目標是人均1.5畝保水保肥的高標準果園;另一方面,在村頭的南山上,新建千頭養豬場養羊場、萬只養雞場。此外,村里有青壯年70多人,目前以從事季節性建筑用工為主,村里打算成立建筑公司,將村民組織起來,集體出去打工,承攬工程建設增加收入。” 自2010年至2013年,村民年人均純收入已經超過萬元。趙春富說,經過幾年的發展,大家的腰包逐漸鼓了起來,村民們都在努力把日子過得更加紅火。 |
關鍵詞:光棍村,灤縣,楊柳莊鎮,蝶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