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暴富返貧背后隱藏危機
南京城郊接合部許多農民因為拆遷,被安置補償了好幾套房,僅房租收入就很可觀。一夜暴富后,他們中的一些人不愿上班,無所事事,整天泡在棋牌室打發日子;有的染上毒品,沉湎賭博,變賣房產,成了社區重點幫扶對象。(7月7日《現代快報》) 這種現象被稱為拆遷暴富后的“幸福的煩惱”。由于很突然地改變命運與“錢”途,或者說,財富尤其是巨富來得太“突然”,以至于無所適從,讓財富很快成為“過眼煙云”。此現象,折射出一貫不富裕的人對財富的“不適應”,直白一點講,就是不知道錢該怎么花,最簡單也是最本能的選擇便是揮霍,甚至由此沉淪。財富也是把“雙刃劍”,有時也容易“傷”著自己與他人。 拆遷造就了一位千萬元富婆,但她選擇做一名環衛工。53歲的余友珍,2008年開始趕上征地拆遷還建,她居然先后分得21套房子。后來,她陸續賣掉了4套。家有17套住房,價值過千萬。余友珍擔心子女變樣,靠房子坐吃山空只會害了他們,有言在先:你們要是不做事,我就把房子捐給國家。此舉,我們不能說她有多么的偉大,但其具備普通人的樸素情懷。這種返璞歸真是生活態度,更是生活境界。 普遍的暴富后返貧,個例的暴富后返璞。這說明什么問題?城市建設與城鎮化推進,觸動利益格局的調整,會讓一部分人一夜暴富。這或是城市發展與城鎮化的“衍生品”。本來,在公開、公平、公正前提下“造富”,算是件好事,至少不是壞事,但如果普遍的暴富后反而失落甚至失足,就必須引起社會的關注與反思。其成因可能很復雜,但有一點可以基本肯定,那就是“人的城鎮化”滯后。 新型城鎮化建設正在推進。據悉,我國將全面放開小城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逐步放寬大城市落戶條件,合理設定特大城市落戶條件,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總體上講,不僅讓戶籍這個有形的符號“安家”,更需要讓權利這一無形的實惠“安身”。有一點可能被忽略,便是城鎮化帶來的權利與財富如何適應、使用與提升。 拆遷暴富返貧,敲響財富教育的警鐘,也敲響“人的城鎮化”的警鐘。人與財富如何“和諧相處”?“我的錢,我做主”是一個基本原則,讓財富造福自己更造福社會則是品質追求。金錢是財富,但財富不只是金錢。個人財富是社會財富的一分子,在受到法律保護同時,也受到社會道德與道義的制衡。創造財富,更要塑造財富品質;積累財富,更要學會適應財富、駕馭財富。城鎮化進行時,人的城鎮化千萬別把財富教育與引導丟下。 |
關鍵詞:拆遷暴富,返貧,吸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