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內名剎千秋塔 趙州古佛讓古塔享譽神州[圖]
柏林寺塔(資料照片) 第十站: 柏林寺塔 地點: 趙縣縣城 柏林寺塔,顧名思義,塔坐落在趙縣柏林寺內。寺院門口由凈慧法師所撰寫的對聯:寺藏真際千秋塔;門對趙州萬里橋,透露出這座塔的不一般。柏林寺塔始建于1330年,歷經風雨侵蝕、地震戰火,依然保存完好,如今這座塔和這座寺一樣,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前來尋真、悟禪。 “特殊照顧”讓古塔煥發光彩 從某種程度上講,柏林寺塔已經成為趙縣的標志性建筑之一。不管是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還是地震洪水的特殊時期,塔依然屹立。個中原因除了其本身塔基牢固、結構謹嚴之外,歷代不斷維修是最重要原因,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后,進行了系統的修繕和管理,可以說是享受了“特殊照顧”,柏林寺塔才煥發出新生機。 據《趙州志》記載,柏林寺環境幽清、松柏森森,碑碣林立、殿堂宏偉。清代以前一直是以“畿內名剎”、“古佛道場”著稱。至清朝后期,柏林寺開始衰落,早年建筑陸續遭到破壞。1953年,趙縣成立了文物保管所。1974年至1981年,國家撥大量專款,調撥優質木材對塔進行全面搶修,使這座當今世界上保護最完整、結構最奇巧、外形最壯觀的古代高層塔建筑煥然一新,巍然屹立,并以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高超的建筑技術,吸引著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 趙州古佛讓古塔享譽神州 趙州柏林寺是北方著名佛教寺院之一,創建于東漢末年,在歷史上幾經興衰,名稱多次更改,隋、唐時稱之為觀音院,北宋初改為永安院,金元時期更名為柏林禪院,明代定名柏林寺沿稱至今。 柏林寺塔,也稱真際禪師塔,存放著從諗禪師的舍利子。“從諗禪師壽高120歲而圓寂,唐昭宗謚封他為‘真際禪師’,真際禪師塔由此得名。”趙縣文保所副所長杜文清對記者說,趙州從諗禪師是中國禪宗史上一位震古爍今的法師,人稱“趙州古佛”,他在該寺傳法長達40年,傳禪中著名的公案“庭前柏樹子”、“吃茶去”、“洗鈸去”等至今仍在中國、日本、歐美等地的禪僧中流傳,被世人稱為“趙州門風”或“趙州禪”。 從諗禪師以其證悟淵深、年高德劭而享譽當時中國的南北禪林。當時人們議論中國禪林的高僧,就會提到“南有雪峰,北有趙州”。在南方,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山門聳立有“趙州關”,福建雪峰義存禪師的道場有“望州亭”。由此可見從諗禪師在禪門中的地位。 精雕細琢讓古塔歷久彌新 柏林寺塔是一座八角七層密檐式磚塔。塔身高28.3米,立于2.5米高的方形臺基上,塔的下部為磚砌須彌座,座的兩重束腰部分雕刻著佛教故事、伎樂、金剛力士、龍獸花卉等圖案,形象樸拙風趣,具有濃郁的北方民間氣息。 塔身第一層,四面都是磚刻的假門和花欞假窗,塔身每個椽飛下都吊著一個鐵質的風鈴,共計136個,風吹之時,叮當作響,為游人增添了不少情趣。塔身二層以上每層之間相距很近,出檐長度逐層收斂,塔身寬度逐層遞減,從而形成既剛勁有力又輕快秀麗的拋物線外輪廓。 據了解,柏林寺塔的原塔剎于1966年3月8日地震時墜落,摔成碎片,同時震落的還有《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殘片。在全面維修時,復原的塔剎仍為鐵質,高4.15米,內存有鎮塔法器等物。文物專家表示,真際禪師塔是我國古塔中的杰出作品,它設計精巧,斗拱宏大,出檐深遠,高聳巍峨,氣勢雄偉,為一方之勝跡。(記者王欣) 【專家點評】 趙州禪師因證悟淵深、年高德劭而享譽當時中國南北禪林,但其生活卻十分樸素清貧。他的“繩床一腳折,以燒斷薪用繩系之”;他經常是“褲無腰,褂無口,頭上青灰三五斗。土榻床,破蘆席,老榆木枕全無被”。禪師正是在這種艱苦的生活環境中弘傳祖師心印,接引四方學人。從這個角度看,這也是柏林寺塔名揚海外、至今仍吸引眾人朝圣的重要原因。 ——趙縣文保所所長董偉芳
|
關鍵詞:趙州,古塔,千秋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