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畢業季,就業 創業? 創業 從校園起步
又到一年畢業季,就業,還是創業?成為許多大學畢業生面臨的選擇。 事實上,在幾乎每一座大學校園,都有學生在進行創業探索。 劉富偉、汪磊就是這個群體中的兩位,二人分別來自山東德州和我省灤南縣,前者畢業自唐山師范學院,后者在河北師大就讀的是汽車服務工程系,大學期間,他們一個創立了廣告工作室,一個建立了校園速遞服務中心。 而今,畢業近一年之際,兩人的業務已經大大拓展,劉富偉的校園廣告牌從唐山立到了石家莊。汪磊的快遞業務從校內拓展到了校外,他的小公司除有8名員工外,還聘用了10名大學生。 在這個“最難就業季”,剖析他們的創業歷程,或許能給更多致力于校園創業的大學生帶來啟迪。 校園練兵 積累實戰經驗 站在舞臺中央謝幕那一刻,視頻中的劉富偉顯得有些靦腆,但這并不妨礙他在那個季節收獲了大學中最輝煌的一刻。 那是2010年的畢業季,劉富偉正上大二,他主創的勵志話劇《奮斗》,連續在唐山市5所高校進行了巡演,觀眾達到數千人次。當然最讓劉富偉興奮的,還是巡演獲得了某飲料公司的贊助,他的“植入式話劇廣告模式”一出手就獲得了市場認可。這是他第一次在自己主導下進行的校園創業練兵。 6月10日下午,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劉富偉神采飛揚:“贊助方給了2萬元,各項支出合下來有七八千元,賺了很多!” 同劉富偉相比,讓汪磊最得意的校園創業練兵,來得要稍晚些———大三暑假前,他聯合10名同學,代理了一家物流公司的行李托運業務。 這位從職中考進大學的小伙子,入學前就做了規劃,要走管理而不是技術路線。為此,他提前半個月入學,幫助老師進行開學準備。大二開始,他又給一家央企的董秘做了為期一年半的助理。“我想驗證一下自己的管理能力。”汪磊拿出了3個軟皮本,上面記載了他創業之初的歷程,其中不乏細節,比如把行李托運的宣傳陣地安排在人流量最大的食堂前,然后分派人手到每個宿舍樓前提供搬運服務。 一周的時間內,汪磊等人搶占了河北師大東校區當年畢業生超過90%以上的行李托運市場份額,完成了超過1000包的行李托運量。那些跟著他干的同學,每人至少拿到了一千元。 校園創業,大多以學生為市場對象。因為他們身處其中,更能敏銳地感受到大學生的需求在哪里,更清楚校園還有哪些市場空白可開拓。無論是劉富偉,還是汪磊,乃至更多的校園創業者,對他們來說,校園給他們提供了放飛夢想的舞臺,他們也在校園找到了釋放自己激情的市場。 劉富偉借助良好的開局,將廣告業務拓展至促銷演出、校內墻體、門頭廣告等,那一年,他的總收入達到了七八萬元。而汪磊則表示,通過校園創業練兵,他對業務、管理、財務等本專業外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認識。而且,他們還有著更大的收獲:大學畢業后,劉富偉繼續著他的校園傳媒拓展之路,汪磊也把物流和快遞做得風生水起。“缺乏經驗,是創業的一大障礙,但校園內的創業實踐可以讓他們先走一步。”河北師范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張云清說。 畢業時節 考驗真正來臨 在河北師大新校區西北角,那座掛有“大學生創業孵化園”標牌的建筑內,汪磊創立的“校園速遞服務中心”就躋身其中。七八十平方米的房間,一半被分割成格子間用來辦公,另一半則排滿了整齊的貨架,用來擺放快件和包裹。 2012年,已經大四的汪磊瞄準了快遞行業的商機。接受采訪時,他說,一方面做行李托運時,了解到快遞行業利潤可觀;另一方面,搬到新校區后,發現校園很大,師生們取件存在很多不便。 他很快談下了兩三家快遞公司的業務。然而真正實施起來,缺乏場地卻成了他最大的困擾:他先在廣場上打游擊,又到一家超市門口擺地攤,還先后與人合租過幾次。“直到張云清老師聞訊來看我們的項目時,我們才擁有了現在這個場地。” 劉富偉的齊元廣告工作室也遇到了困難。2011年,工作室效益明顯不好,一度賠了2萬多元。合伙人中,一位因畢業而離校,另一位也在當年9月選擇了退出。 新編的話劇找不到贊助方,試刊的校園團購雜志沒收回成本,合伙人又先后離開……劉富偉的創業提前進入了冬季。 在別人的畢業季都曾小有斬獲的劉富偉和汪磊,也在2012年6月迎來了自己的畢業季。 “我從來沒有動搖過。”劉富偉說,當時確實感覺很累,但身邊的另一位創業者的經歷影響和激勵了他:對方加盟一個教育培訓機構后,只身到唐山開拓市場,從擠在一個10平方米不到的小屋,發展到有了車,有了房。 恰在這時,一位新合作者提出了在校園內發展立式透明廣告牌的想法,讓劉富偉堅持著做了下去。 畢業前夕,這種新型廣告牌在唐山市各高校立穩了腳跟。作為主要的談判條件,劉富偉需要負責為這些高校清理校園內到處亂貼的小廣告。 在數次遷址之后,汪磊也迎來了校園創業的輝煌時刻:他率領的團隊在全省大學生創業大賽中拿到了特等獎,還被推薦代表河北參加了全國第八屆挑戰杯校園創業大賽。 然而,畢業,總意味著離別。汪磊最好的合伙人考上了公務員,離他而去。他自己也開始進入一家大型保險公司的省級分公司實習。 去年9月14日,汪磊至今記得這個日子,在即將轉正的時候,他選擇了辭職。他說:“上班,那不是我想要的日子。”他看中了校園速遞中心之外的一樁生意:某快遞公司南二環外片區的承包者劉某正欲把自己的業務轉讓出去。 “斷奶”之后 前路更多坎坷 “畢業之后,就不會再有畢業了!”這是劉富偉那部話劇《奮斗》中的一句臺詞。 在創業的道路上,也許不會再有“畢業”這個詞匯,但是創業者們卻需要不斷地交上自己的答卷。 畢業將滿一年,汪磊最為自豪的是,自己的公司已經養得起8名員工了,其中,聘任的市場部經理每月底薪為4000元,此外,校園速遞服務中心每月給10名兼職大學生的工資也達到了4000多元。 王磊以公司的司機為例,介紹起了公司人員的工資結構:2000元的底薪、300元飯補,外加市場部的平均獎,以及由司機兼任業務員的大客戶部的大客戶獎,另外每月還有200元“協議金”。“設置這個協議金,就是為了防止員工流失,如果員工簽了一年的協議,結果干6個月就離職了,那員工要返還前6個月1200元的協議金。”汪磊介紹,自己接下該片區快遞業務后,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因為業務量不足,管理不規范,人員流動很大。“校園環境內,相對熟悉的人際關系,相對單純的學生市場,以及學校的支持,使得創業者有如在溫床一般。”一位關注者表示,校園創業者在離開校園后,會有一段顯著的不適應,如同嬰兒斷奶,創業者需要挺過這段時期。 劉富偉從2012年9月開始將校園廣告牌業務由唐山拓展至石家莊,10個月的時間里,他拿下了3所本科院校6個校區的業務,但這與他的設想還有些距離。“難就難在怎么和這些學校進行溝通,有些學校不把校園小廣告當回事,有些學校對于這件事沒有具體的主管部門……”他說,過去在唐山市到外校去拓展業務,本校本系的老師都會開封介紹信進行推介,現在只有靠自己打拼了。 從校園走出來之后,創業者的面前,注定要有很多坎坷。“資金是個困難。”劉富偉和汪磊的回答不約而同。 劉富偉介紹,如果資金足夠的話,自己的廣告牌可以打進所有的專科院校,但現在不敢鋪,因為每個校園至少得投入上萬元,資金回收又需要時間。 而在汪磊的公司,四把椅子、一張老板桌、一臺電腦、兩輛廂式貨車,基本上都是二手貨,他自嘲:“甚至給車換條輪胎都用二手的。” 這樣的坎坷未能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劉富偉計劃今年秋季把在談的幾家本科院校落實下來后,準備繼續向其他城市拓展業務。他說:“不僅要把點做好,也要把面打開。”汪磊則計劃使校園速遞中心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在保持微利的情況下,讓它成為更多致力于創業的學弟學妹們的鍛煉平臺。 |
關鍵詞:就業,創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