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盛的“謝師宴”和式微的“家訪”
6月27日,貴陽雷山縣教育局發出《關于嚴禁參與“謝師宴”等宴請活動的通知》,禁止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謝師宴”、“升學宴”活動。 中高考結束,餐飲商家推出金榜題名宴、感恩謝師宴、前程似錦宴、大展宏圖宴等,其中高達數千乃至數萬的“謝師宴”讓人不堪重負。這種不良風氣不僅助長學生攀比風氣,增加家長經濟負擔,而且也嚴重損害教育部門和教師的形象。在這種情況下,教育局嚴禁“謝師宴”,干預到老師和學生的交往,也是迫不得已。 但是,禁令也引起了很多網友的質疑,一者是,這樣的禁令效果如何很難保證,畢竟老師和學生私底下的吃喝,教育部門的確難以插手;二者是,很多人認為“謝師宴”可以增強師生的感情,是一次很好的交流機會,更何況“謝師宴”大多也并非天價宴,沒有必要因噎廢食。 實際上,禁與不禁都有一定的道理,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無論如何似乎都是個兩難,但筆者突然想起的是,自己讀書時老師與學生一個很好的交流機會,那就是“家訪”。“家訪”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方式,脫離了緊張的學校氛圍,也沒有學校里老師一人面對數十人的局面,“家訪”中老師與學生和家長單一交流往往有十分好的效果。如同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而家訪就能夠充當起“琴弦”的作用。 不知道何時起,家訪這個老傳統就逐漸消失了,也許是通訊更方便了,也許是大家都繁忙了。但與興盛的“謝師宴”來論,我想可能的是更功利了,沒有心思去單個交流,更愿意用一頓飯、一杯酒來招呼了。所以,是功利化讓“謝師宴”興盛起來。面臨著教師和學生的溝通愿望,相關部門應該思考的是堵不如疏。要打造出更多的諸如“家訪”這樣的交流方式讓教師和學生能夠有更好的交流機會。在此不妨看一下,一些做得較好的學校。北京市一所學校發表公開信明確拒絕家長好意,搞起了“謝師會”通過師生之間互相表演節目增強彼此感情。而另一所中學則通過結業式、18歲成人儀式給師生一個交流的平臺。這些積極的方式比起“謝師宴”來,少了些煙酒,多了份真誠,值得更多的學校來學習。(劉義杰)
|
關鍵詞:謝師宴,升學宴,教師,參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