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民”變“網民”能否有質的飛躍
要做到件件有回音,問題恐怕還得回到地方,而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原本就是被投訴對象,如果不存在有力度的督辦,“石沉大海”的問題終難避免。 7月1日起,國家信訪局門戶網站網上投訴全面放開。6月28日,國家投訴受理辦公室舉行放開投訴受理內容動員會,國家信訪局局長舒曉琴強調要認真辦理網上信訪訴求、意見和建議,做到“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以實際行動取信于民。(6月30日人民網) 信訪局門戶網站全面放開,意味著訪民可以變身為“網民”,進而可以免去千里迢迢奔波之苦,鼠標一點,便完成了“進京告御狀”的過程,理論上說,這種進步堪稱飛躍性的。然而廣大群眾更關心的問題,還不是效率的提高與手段上的便捷,而是信訪問題會否“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 最痛苦的事情絕不是千里迢迢地奔波,也不是反映訴求過程的繁瑣,而是所訴之事的石沉大海。很多訪民之所以寧愿走訪,而不選擇成本低的信函、電話方式,主要原因是后者的無效性更高———信函發出去,電話內容被記錄之后,往往沒有任何回復。而對“網訪”機制,群眾最大的擔心肯定還是這個問題。雖說國家信訪局有“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的承諾,但需要“聽其言,觀其行”。 國家信訪局門戶網站網上投訴路徑剛剛放開,但網上投訴早就不是新事物,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糾風部門早就開通了網上投訴通道,尤以受理不作為、亂作為的“行政效能投訴系統”是群眾最需要的,因為群眾在這方面遇到的問題更多。除了紀檢監察機關,包括國家部委在內的各級職能部門也開通了網上投訴與法規政策咨詢平臺。也就是從理論上說,這些網絡路徑確實很便利,但前提是路徑暢通。對行政效能投訴系統,筆者多次光顧,而與當初轟轟烈烈的宣傳和鄭重承諾相比,現在實在是對不上號:基層的投訴系統網上已經找不到了,上級的,有時候點不開,有時候點進去發送信息,也是不見回音。很多地方的政府網站與市長信箱更有這樣的問題,不是不解決問題,就是萬能回復。 要做到件件有回音,問題恐怕還得回到地方,而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原本就是被投訴對象,如果不存在有力度的督辦,“石沉大海”的問題終難避免。這個問題,一是考驗著國家和各級信訪部門的智慧,二是檢驗著取信于民的誠意。筆者認為,嚴密跟蹤督辦一定比例的典型案件,其案例效應有助于推動地方在“著落”與“回音”上的努力。這方面,從中央到地方都應建立起一套嚴厲有效的信訪承辦的追蹤、考核、問責制度,并以公開信息等方式接受社會監督。否則,“訪民”變“網民”能不能解決千里迢迢“進京告御狀”的問題,“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會不會一陣風之后重蹈某些“市長信箱”的覆轍,就不好說了。(馬滌明) |
關鍵詞:信訪局,網上投訴,訪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