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看“云”——— 創新驅動新探索(一)
6月17日,潤澤國際信息港機房內,技術人員正在對設備安裝情況進行記錄。作為廊坊開發區云存儲數據中心產業園的龍頭項目,潤澤國際將與IBM、惠普等全球數據巨頭攜手,打造亞洲最大的云存儲中心。高振永攝 廊坊的“云”不是飄在天上,而是以一棟棟建筑模組、一間間數據機房、一臺臺服務器機柜的形式堅實地立在地上。 花園式的廠區里,聽不見機器轟鳴,一排排服務器彩燈頻閃,為遠在大洋彼岸的某國際知名企業提供云存儲服務。“項目全部建成后,15畝土地,60多名員工,每年可實現營業收入1.8億元,繳納稅金1944萬元。”6月6日,在三河市燕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項目投資方北京光環新網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侯焰,指著先期投入運行的數據機房對記者說。 近年來,廊坊電子信息產業特別是以大規模數據存儲和管理為核心的云存儲產業風起云涌。潤澤國際信息港項目、中國聯通華北(廊坊)基地項目、愛普數據全球研發中心、廊坊華為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等紛紛落地。 云存儲、云計算、云呼叫,企業云、公務云、公眾云……在廊坊采訪期間,幾乎每個采訪對象都能駕輕就熟地說出這樣的“高級詞兒”,他們有的是工程技術人員和企業經理人員,有的是園區招商人員和機關干部,還有市長。 “云涌”的背后是“風起”。令人耳目一新的產業如此密集地云集廊坊,風從哪里吹來的呢? 廊坊為什么看重“云” 在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98億元的潤澤國際信息港項目正在進行設備安裝調試。6月9日,記者在機房區看到,IBM、惠普等知名企業項目現場技術人員頭戴不同顏色的安全帽,在各個通道之間穿梭忙碌。一座基于云存儲技術的數據中心產業園區即將投入運營,這里將成為中國頂級云存儲基地和國內規模最大的信息存儲中心。 潤澤項目的“鄰居”是一個大工地,投資133億元的中國聯通華北(廊坊)基地項目正在拔地而起。現場項目經理孫路指著示意圖上A—1和A—2兩棟建筑對記者說,一期工程今年9月底將竣工。投入運營后,這里將提供云存儲機架4萬余個,呼叫中心坐席7000余個,成為中國聯通在華北最大的綜合信息服務基地。 此外,中國人保云存儲項目計劃投資80億元,已經完成備案,正緊鑼密鼓地進行前期準備…… 產業發展的路徑千萬條,廊坊人為什么偏偏瞄準了看不見摸不著的“云”? “做好環首都這篇文章,一定要瞄準高端產業,延長廊坊電子信息產業鏈條。”廊坊市市長馮韶慧說。 “大力培育環京津地區新的發展增長極,要求我們必須發揮區位優勢,積極打造符合自身特點的新的經濟增長點。”指著辦公室里的地圖,馮韶慧告訴記者,“總部在左,廊坊在右。”北京云集了大量的集團總部,廊坊市緊緊把握現代科技前沿,抓住大數據時代的發展機遇,為發展總部經濟搭建一個云存儲數據平臺。這樣,不僅僅能夠更好地圍繞總部經濟發展自己,更能夠打造一個支撐廊坊未來發展的優質產業。如今,很多中央部委、央企已經不再投資自建數據處理中心,而是把大數據存儲、處理等業務,外包給廊坊的“云”。 發展以云存儲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也是廊坊市審視自身發展形勢后的轉型升級之舉。 以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例。盡管多年以來一直是我省開發園區的“領頭羊”,但發展的重點一直是裝備制造、電子元器件生產、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金融危機過后,開發區傳統產業招商引資明顯感到后勁不足。 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招商局項目主管吳言,親身經歷了令她難忘的轉變。她說,開發區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土地、環境等制約瓶頸越來越明顯。眼下寸土寸金的廊坊,要擺脫原有靠大量土地資源換發展的模式,就必須提高土地單位面積投資強度以進一步提高財稅貢獻強度。 適逢其時,云存儲產業進入了廊坊人的視野。 云存儲是在云計算基礎上延伸和發展出來的一個新的概念,是指通過集群應用、網格技術或分布式文件系統等功能,將網絡中大量各種不同類型的存儲設備通過應用軟件集合起來協同工作,共同對外提供數據存儲和業務訪問功能的一個系統,是繼個人電腦、互聯網之后的“第三次互聯網革命”的新技術產業。據預測,未來3年內中國云產業產值有望突破萬億元人民幣。 同時,廊坊市電子信息產業已經具備一定基礎,人們耳熟能詳的京東方、富士康、漢王、中興、華為等,在廊坊都有大型生產基地。這些電子信息產業也讓該市發展云存儲產業水到渠成。 經過深入調研論證,廊坊市委、市政府提出,以云存儲產業為先導,帶動電子信息產業向高端發展,在數據加工處理、數據傳輸、海量存儲、云存儲等領域形成集聚效應。 看不見、摸不著的“云”,已經為廊坊帶來豐沛的“雨水”。廊坊華為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是華為在全國的十幾個云存儲中心之一。從2008年至今,該公司一直是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納稅大戶,這個有2000多名員工的企業2012年納稅9.8億元。 “云”為什么青睞廊坊 “廊坊發展云產業,優勢得天獨厚。”坐在會客室里,潤澤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超男女士用手向外一指:“北京就在我們‘隔壁’,從這兒30公里到北京三環。”航拍地圖顯示,廊坊正好位于京津中間位置,位于京津兩座城市的一小時交通圈之內。周超男介紹說,業界摸索出來一個共識:云存儲中心不適合放在中心城市,但又不能距離中心城市太遠。在中心城市市區,受到土地、勞動力成本等因素制約,影響企業的競爭力;離中心城市太遠,合作伙伴不愿來,維護起來也不方便。2009年,潤澤國際信息港落戶廊坊。 氣溫也是設置數據中心必須要考慮的基本要素。氣溫過高,會增加用于設備散熱所需的制冷費用。世界大型云存儲數據中心的選址多在北緯35至45度之間,而廊坊市位于北緯39.5度,一年中有半年氣溫低于20度,且地質構造條件好,適宜建設大型云存儲數據中心。 “云存儲行業,斷電一秒鐘都將是一場災難。”侯焰介紹,他們在眾多選擇中最后確定了燕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除了距離北京較近,電力保障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電價也能夠接受,周邊生活配套設施比較成熟和完備。他們正在進行的一期項目完工后,二期規模將比現在擴大四倍。“我們對這里很有信心。”侯焰說。 記者在廊坊市采訪時發現一個現象:當地所有的云產業項目,投資方都是外地企業。 “項目落地前,我在全國走過好多城市,感覺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政策和服務是做得最好的。”周超男說,潤澤信息港落戶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時,開發區領導的一句話讓她記憶猶新——— “我們這里提供的是‘恒溫服務’”。 由于項目規模龐大、建設周期較長,在過去三年里,開發區沒有從潤澤收到一分錢的營業稅。“到什么地方去辦事,還像當初引入這個項目時一樣熱情、順暢。軟硬兩個環境同樣好,我們企業怎么會不愿來?”周超男感慨地說。 環京津的區位和適宜的氣候是天然的稟賦,“恒溫服務”才是廊坊引得“云”青睞的法寶。如果引資時笑臉相迎,引來后冷臉相待,你看吧,云聚容易云散也快。 廊坊怎樣服務“云” 如今在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潤澤已經不再是“孤獨的一片云”。它與周邊正在建設中的中國聯通華北(廊坊)基地、即將開工的中國人保云存儲項目,共同組成了一個體量巨大的“云團”———開發區云存儲數據中心產業園。 如何讓這些“云”真正在廊坊“下雨生金”? “我們招商引資的方向,為企業服務的方式,都要隨著產業升級的需求轉變,而且是逼得你不得不變。”這是當地許多干部對記者講的共同感悟。 吳言坦言,在服務云存儲企業建設中,她遇到了很多“不可思議”的新情況:“最想不到的是,竟然要專門建立一個投資60億元的發電站。” 按照規劃,廊坊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云存儲數據中心產業園機房面積將達到101萬平方米,機架規模在10萬個以上,如果全部采用電網供電,終期用電負荷將達到130萬千瓦。 一方面,云存儲產業的發展要求必須單獨建電站;另一方面,園區又不可能拿出這么一筆錢來。怎么辦? 市場的思維是解決問題的法寶。經過開發區管委會牽線搭橋,由新奧集團等企業實施天然氣冷熱電三聯供能源電站和太陽能、地源熱泵綜合能源解決方案。這樣,既能夠為數據中心產業園提供綠色、穩定的電力,也讓能源企業找到了優質客戶。 在稅收政策、土地供應、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的同時,幫助企業找客戶如今也成了招商人員的一項任務。每個人在談項目的時候,潛意識里都會繃著一根弦:有存儲服務需要的客戶,都要進行推介和招商。 “一般說來,政府是不應該介入企業具體運營的。但這種項目沒有政府支持,做起來很難。我們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企業進行推介和宣傳,也是為了讓這個行業盡快成長起來。就像我們招商引來了一個食品廠,之后還想著幫他們賣餅干。”吳言說。 廊坊市科技局高新辦副主任王鵬說,在編制《廊坊市“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時,他們已將潤澤國際信息港項目列入重點工業產業提升工程,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將其建成京津冀乃至環渤海區域重要的云存儲服務產業基地。潤澤公司“T4超大型互聯網數據及云存儲中心”項目2012年被列入市級科技計劃,將連續三年給予科技資金支持,并協助爭取國家、省級科技部門支持。 在燕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辦公樓上,一排標語非常醒目:客商是上帝,服務是生命,創新是靈魂———也許,這也正是廊坊“云團”不斷聚集的奧秘所在。 關鍵是干部要有云思維 記者在廊坊召集了一個小型座談會,怕耽誤大家時間,采取講完就走的形式對相關部門人士進行采訪。會上,這樣一個小細節讓人印象深刻:廊坊市工信局兩位同志介紹完情況后,提出一個要求:“我們申請留下來,聽聽兄弟部門的介紹,學習學習。” 面對云存儲產業,不僅需要機遇、膽識,更需要“騰云駕霧”的本領。 “等等,讓我消化消化。”“不好意思,您能講得再通俗一點嗎?”回憶自己當初參與云存儲項目談判時,吳言往往被人說得“無言”:“談著談著就談不下去了,人家說的我聽不明白。” 她的經歷,也是許多廊坊干部曾經共同遇到的難題。怎么辦?一場對高新技術知識學習的熱潮在廊坊許多部門悄悄興起。不僅是招商人員,廊坊市許多與“云”打交道的部門工作人員都開始上網查閱資料,請教IT專家、軟件專家、運維專家。許多人去企業辦事,隨身都帶著小本子邊聽邊記。 “云存儲產業對廊坊來說,是一個‘無中生有’的產業,產業要大發展,首先要求廣大干部有一種云思維。這需要從思想觀念到知識體系有一個從無到有的變革,支撐這個變革的法寶就是學習。我們必須告別‘本領恐慌’,成為熟悉新興產業的行家里手。”馮韶慧說,“在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中,我們對標學習廣東東莞,很重要一個經驗就是重視新知識。所以我們注重在領導干部中引導學習新知識、新理念、新方法。提升干部科技素質,用創新的思維謀劃下一步工作。”如今,通過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提升干部科技素質,已經成為廊坊市的一個常態化工作。 “招商,從面對傳統項目,到云存儲這類的高端信息產業,首先需要招商理念轉變。人們往往形成了一種刻板印象: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工業園區,不搞工業生產搞什么?這要求我們有說服對方的能力;第二個就是招商方式的轉變。傳統招商都是通過自己的人脈網絡,進行鏈條式招商。而現在的云存儲數據中心產業園,合作伙伴可能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吳言說,雖然幾年來對“云”的了解不斷深化,感覺自己需要學的東西還很多。 廊坊看“云”,我們看到了一座城市立足自我、搶抓機遇、邁向高端發展的智慧路徑;更重要的是,廊坊看“云”,我們看到改革、開放、創新大背景下,一個個敢闖敢干、敢于“無中生有”的團隊,他們將市場的思維、開放的思維和創新的思維凝聚成云思維,并且用勇氣、執著、知識、汗水,讓“云”和這座城市、和世界一起脈動。 |
關鍵詞:廊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