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敬!滄州老兩口攜手簽訂捐獻遺體和眼角膜協議
“人都會有去世的那天,如果死后我們捐獻的眼角膜能讓他人獲得光明,我們十分愿意。”這幾天,滄州渤海新區中捷產業園區十六隊67歲的王建新和64歲的老伴孟先玉,正準備去園區紅十字會簽定捐獻眼角膜協議。記者了解到,早在2011年6月,這兩位可敬的老人就打破傳統觀念,填寫了捐獻遺體申請表。 可敬的兩位老人 “這個想法有十多年了” 說起何時產生了捐獻遺體的想法,王建新說:“已經有十多年了”。他說:“我經常關心遺體捐獻這方面的知識和資料,每當在收音機里聽到國家醫學科研遺體匱乏,就想為國家醫學科研做些貢獻。”他了解到我國醫學院校在校生平均20人才能解剖一具尸體,而按照正常教學需要,醫學院平均三至四名學生解剖不能少于一具尸體。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一些歐美發達國家醫學院的學生能夠在學習期間一人解剖幾具甚至十幾具尸體。日本的院校尸體來源主要是“遺體捐獻”。日本的醫學院校,新生入學第一課要到刻有遺體捐贈者名字的碑林掃墓,以記住他們為醫學事業所作的貢獻……談起捐獻遺體的話題,王建新打開了話匣子。 |
關鍵詞:捐獻遺體,眼角膜,老兩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