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迎來發展機遇 編織起現代立體交通網
打開張家口交通地圖不難發現,向東,張唐鐵路直通出海口;往南,張家口寧遠機場直達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向西,張呼快速客運直抵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往北,藍張鐵路直至錫林郭勒大草原腹地……c,而隨著6月16日張家口寧遠機場實現通航,標志著這張現代立體交通網在張垣大地正式構架完成,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東出西聯的張家口期待立體交通 張家口歷史文化悠久。200萬年前東方古人類開始在張家口境內的泥河灣繁衍生息;5000年前炎黃蚩“三祖”在涿鹿征戰融合,開創了中華文明,擁有“東方人類從這里走來”和“中華文明從這里走來”兩大人文歷史名片;發展底蘊雄厚。全市地域面積居河北省第二位,煤、鐵、金、鉛、鋅等12種礦產儲量居全省前列;旅游資源豐富。氣候涼爽宜人、地形地貌多樣、自然風光秀美、文物遺存眾多,是四季皆宜的旅游度假勝地。 豐富的資源優勢蘊含著無限商機,要將豐富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離不開便捷的交通條件。眾所周知,便捷的交通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一方經濟發展的關鍵基礎。地處環渤海和京冀晉蒙四省(區、市)交匯區域的張家口,是連接環渤海經濟圈和西北內陸資源區的重要節點;明清時期就是蒙俄貿易的重要通道和物資集散地,與絲綢之路相媲美的古“張庫大道”從這里起始;清朝末年中國人自行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北京-張家口)在這里誕生。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使張家口迎來了發展的機遇,加快構筑立體交通網絡,將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是推動張家口實現“綠色崛起”的必然選擇。 公路:高速通車總里程808公里 公路運輸作為最基本,最重要的出行方式,與地方經濟發展和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尤其是對于地處東出西聯樞紐位置的張家口,加快公路“網絡化”進程,是將地方跨越融入全國發展大棋局的戰略選擇。 市交通運輸局一位負責人介紹,隨著時間邁入21世紀,我市本著“竣工運營一批,開工在建一批,前期運作一批、儲備待機一批”的可持續發展原則,加快高速公路建設步伐,從2000年宣大高速竣工通車結束了張家口無高速歷史,之后京藏高速、張石高速、京新高速、張承高速、張涿高速,城市快速路等高速公路紛紛延伸開來,目前全市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808公里,居全國地級市前列,基本完成了“四橫二縱一線”的高速公路網布局。同時,我市國省干線和鄉村公路建設也齊頭并進,國道110線、109線、112線、207線和省道張化線、張沽線、張康線、張尚線等主要路段相繼完成改建,行政村通油(水泥)路率達到了93.8%。 鐵路:構筑區域鐵路客貨運輸中心 作為近代中國鐵路事業的發祥地之一,1909年“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中國人自行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全線運營。百年之后,我市依托自身東出西聯樞紐的區位優勢,加快了鐵路建設與跑辦步伐,吹響了鐵路事業前進的“號角”,續寫張垣鐵路“傳奇”,在鐵路建設方面已走在全國前列。 數據顯示,目前,我市已建成并運營的鐵路包括京包線、豐沙線、大秦線、沙蔚線、張集線、宣龐線及企業鐵路專用線等,境內通車總里程623公里。另據市發改委交運處負責人介紹,我市還有一批在建、待建鐵路工程也在有序推進,張唐鐵路已開工建設;藍張鐵路正在優化線路方案;張呼鐵路正在進行施工圖設計;張石鐵路、張二鐵路也在積極運作中。 業內人士分析,當上述鐵路修建完成后,我市將形成以張集、張唐為銜接的東西向大運力的貨運通道,以京張、張呼為銜接的客運快速通道和以京包、藍張為補充的客貨兩運通道等3條鐵路大動脈,屆時張家口將成為東臨環渤海地區、西接大西北地區的區域鐵路客貨運輸中心。 航空:打通張家口的“空中走廊” 隨著公路、鐵路運輸齊頭并進跨越發展,空中交通的缺失成為了我市構建現代立體交通網絡的最后一塊“短板”。 為盡早打通“空中廊道”,2008年我市開始謀劃在北京空軍張家口機場的基礎上,建設機場軍民合用改造項目。2010年5月9日,張家口軍民合用機場開工建設。歷經3年多的時間,今年6月16日張家口寧遠機場建成并通航,不僅圓了張家口群眾的“航空夢”,還宣告了我市現代立體交通網的“編織”完成。 據了解,張家口寧遠機場位于中心城區東南9公里處,性質為國內支線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C級,主要溝通省內及周邊干線、樞紐機場,具備保障年旅客吞吐量2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900噸、高峰小時旅客吞吐量301人次的能力。機場通航后,為我市人民增加了便捷的出行方式,從張家口只用不到一小時就能到達石家莊,更方便區外的游客及公務人員前來旅游、辦公,將大大帶動當地的旅游業發展,極大地改善投資環境,助力張垣經濟騰飛。(王寧 張明海) |
關鍵詞:立體交通網,現代,張家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