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9萬!“最難就業年”
110多份簡歷、筆試和面試不超過10次、求職三個多月,至今還沒簽約……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首次達到699萬,招聘崗位卻比往年下降15%,一漲一落使得2013年被稱為“最難就業年”。 盡管有關部門出臺一系列通知,要求拓寬就業渠道,大力促進就業公平。然而,記者在多地采訪發現,學校、性別、疾患等規定,仍讓部分大學生感到,這些花樣百出的就業門檻令人心憂。 是用人單位太挑剔還是大學生求職要求高? 四處散發的求職簡歷,一雙雙渴求用人單位簽約的眼神,排著長隊只為遞上自己的簡歷……在上海舉行的一場大學生招聘會現場,擁擠程度如同春運時的火車站。 在太陽底下排了近1小時,江西師范大學化學教育專業的本科畢業生易鋒才進場。“我參加了十幾場高校專場招聘會,提交了110多份簡歷,得到的筆試和面試機會加起來不超過10次。” “2013年應屆高校畢業生為歷史最高,就業壓力越來越大。”上海交通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錢靜峰說,“一畢業就失業”的氛圍籠罩著職場新人。 一份針對2013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顯示,被調查的2013屆碩士畢業生簽約率為26%;本科畢業生為35%。 是用人單位變得挑剔了,還是大學生的就職要求變高?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1999年,我國高校開始大規模擴招,相比2001年的114萬大學畢業生,12年的時間人數漲了7倍,大學生是天之驕子的局面一去不復返。 與此相對應,受國際經濟形勢和貿易摩擦、經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等影響,就業崗位數量逐年減少。“現在光伏產業進入寒冬,不少企業的招聘也處于半停滯狀態。”武漢市人才市場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外貿、金融、制造等行業招聘人數也下降了兩三成。 一面是找不到工作,一邊企業卻找不到合意的人才。合肥一家私營模具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這幾年一直沒有招到合意的技術人員,月薪4500元左右,本科、大專都不愿意來,現在只招到一個中專生。 三大“就業門檻”加劇“史上最難就業季” 為確保在史上“最難就業年”高校畢業生們能夠公平就業,近期教育部和國務院辦公廳接連下發通知,明確規定“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就業歧視”。“用人單位招用人員、職業中介機構從事職業中介活動,不得對求職者設置性別、民族等條件,招聘高校畢業生,不得以畢業院校、年齡、戶籍等作為限制性要求”。 然而,記者在應屆生求職網、智聯招聘等求職網站上瀏覽發現,很多企業的招聘公告都注明了僅限本地戶籍或者本地戶籍優先,甚至是僅限當地生源。此外,畢業生們還要面臨性別、相貌、身高、疾患等種種歧視。 諸多限制門檻成了一些畢業生就業路上的“攔路虎”。 ——身份:學歷查三代 安徽大學法學院研究生陳好運本科是當地的一所二本院校,應聘一國家重點高校輔導員招聘,自認為條件相當符合的陳好運連考試資格都沒有獲得。疑惑不解的他多方打聽才知道,學校在簡歷篩選過程中,直接將本科和碩士不是211、985院校的學生剔除在外。 ——性別:寧要男不要女 華中農業大學社會保障專業碩士研究生陳玲芬把自己的qq簽名改為“生男生女不一樣?。。?rdquo;“自恨不是男兒身”,一心想進高校當輔導員或者進企業做人力資源的她,考取了助理社工師證等多個資格證書。在應聘浙江方太廚具企業的人資崗位時,企業選擇了各方面不如自己的男生。 江西一所大學的就業指導中心主任說,保守估計,今年他們學校女生就業率要比男生低20個百分點。 ——疾患:拒之門外 我國已經明確禁止就業體檢檢查乙肝,但違規檢查最高僅1000元的罰款,對于用人單位無震懾作用。“按照崗位體檢要求,我全部達標,但還是被用人單位拒絕了。”一名乙肝病毒攜帶者抱怨說。 江西師范大學招生就業處負責人說,盡管國家出臺規定,但在當前的就業形勢下,一些歧視性的規定不可能短時間改變,“就業形勢如此嚴峻,相對于用人單位來說,即便有一些不合理的規定,學校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實現就業公平夢還要多久?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研究員丁大建認為,社會公平首先應是機會公平。在就業領域,用“院校、戶籍、性別等門檻”來區別對待高校畢業生過于簡單粗暴,會剝奪多數畢業生參與公平競爭的機會。不利于社會選拔多樣化人才,也不利于社會階層流動,對實現高等教育結果公平,會產生十分消極的影響。 “在當前勞動力市場過剩的情況下,企業必然會‘百里挑一’,為選人用人設置較高的標準。”一些專家提出,適應社會變化,我國高校還應盡快調整學校定位、培養目標、人才規格,以及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主動適應人才市場變化的新格局。 不久前公布的一份調查數據顯示,英語、法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等一些熱門專業,竟然連續三年位居本科失業人數最多的前10名。 錢靜峰分析認為,從最初的熱門變成如今就業的冷門,反映出我國高校專業及課程設置的盲目性。“實踐課程、機會太少,理論性東西太多”,導致人才與就業市場需求不符。 專家稱,現在的大學畢業生是富有活力、充滿夢想的一代,他們希望通過奮斗實現自己的夢想。然而,接連曝出的“蘿卜招聘”,無處不在的就業門檻,讓他們深感實現夢想障礙重重。社會應該為他們營造公平的大環境,助力年輕一代實現夢想。 -連線聲音 最難就業年,別苛責“我”心態差 畢業季,一個龐大的群體又將離開校園,面對就業,他們中定會有不少人要度過這個忐忑的夏天。但是699萬畢業生遇上這史上最難就業年,作為躬逢者,總覺得不能如某專家所言,苛責“我”就業心態差。 沒錯,在中國可能并不缺乏崗位,但消費型行業比其他行業吸收畢業生要多,而大學生需要的不只是面包,還有面子。9年義務教育,3年高中,4年大學,16年的青春,這注定會讓這個群體里的很多人不愿從事簡單的苦力活。集全家之力于一身,發憤讀書十余年勵志成為“鳳凰男”的人更是如此。跳出“農門”,這背后的壓力,讓他們的選擇窄化。不是他們怕吃苦,也不是他們找不到面包,而是他們更需要維護一個家庭背后“大學生”的面子,這也算一種無奈的責任。 事實上,與心態相比,公平背后的背影與背景之戰才更應該受到關注。因為“別人有的是背景,我們有的只是背影”,這已經不是什么虛擬的電影臺詞。有人也許會說,這放大了社會的不公。但是,瞧瞧火箭提拔的徐滔,1985年出生,工作五年,歷經九個職務,最短一個院職僅為一個月,報考的是郴州2012年縣處級領導干部公選,反而在2012年12月當選為湘潭縣副縣長,從正科級到副處級僅僅用了一年半的時間。有背景者無所謂就業,這是“現實”。 再者,時下,幾乎每一所大學都在強調學以致用。只是強調和做往往不是一回事,因為很多大學課程脫離了學以致用的軌道。如此,大學畢業季,才會出現專業和工作是兩碼事的怪圈。 最后,在中國,大學生就業指導似乎只是課,而課很多時候只是脫離實際的口語教學,它們與“賺分游戲”相關。而與此不同的是,香港和國外的大學卻用行動來點指導的題,盡力為大學生的就業難題求解。比如,香港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就是適應市場,有的放矢的。他們讓專家坐陣,實戰演練。并且,大學生就業有直通車。此外,他們還建立“援助畢業生模式”,注重職業測試。 對于正逢畢業的新青年們來說,就業是橫在他們未來追求前的一道檻,這種壓力感是局外人所未知的,請別簡單地苛責其就業心態。 如何對這體現社會脈搏跳動的話題先進行應急處理才是正事。(文峰) |
關鍵詞:最難就業年,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