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薪改“按績取酬”值得期待
此次完善職務和職級并行的薪酬制度,相當于在用人機制中導入市場原則,打破大鍋飯,更強調“按勞取酬”、“按績分配”,既有利于破解基層公務員發展空間小、待遇偏低的困境,也有利于實現人才的最優化配置,值得肯定。 據媒體報道,人社部正在制定公務員薪酬體系改革方案。接近人社部的人士表示,該方案重心將在于提高基層公務員待遇,最主要的兩個任務,一是規范公務員地區附加津貼制度;二是完善職務和職級并行的薪酬制度。后者的激勵重心將更多放在級別和專業技術職稱上來,使技術等級的薪酬水平能夠與行政序列保持平行,從而鼓勵基層公務員的多元化發展。(6月19日《21世紀經濟報道》) 如果不異化成“漲工資”,這項改革還是有讓人期待之處的。據統計,我國公務員隊伍的90%是科以下干部,60%在縣以下機關工作。如果加大專業人員工資水平等措施能落地施行,將為廣大基層公務員開辟更多的發展空間,這對干部隊伍建設也是好事。 在基層公務員成長中,晉升“天花板”是一大難題。我國現在的干部隊伍是“金字塔“機構,達到一定級別后個人向上晉升的空間是很有限的。在基層,這種現象尤為明顯。許多在鄉鎮工作的公務員,一輩子在論資排輩、輪崗依次遞進中熬年頭,最后只能達到鄉科級。 這種“天花板”困局,直接造成兩種刺激:有升職希望時拼命“搶點”,甚至不惜到處鉆營、違規操作;一旦升職無望就心灰意冷得過且混日子。日前媒體曝光的永州公務員“帶甲歸田”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當事人黃慶玖在鄉鎮基層干了一二十年,工資待遇低,升職無望,索性以養老心態活在官場,又因養家壓力轉而去“謀錢途”。 如何打破這種困境,讓基層公務員和一般干部職業發展有空間、晉升有通道,這是公務員制度建設亟需解決的問題。此次完善職務和職級并行的薪酬制度,相當于在用人機制中導入市場原則,打破大鍋飯,更強調“按勞取酬”、“按績分配”,既有利于破解基層公務員發展空間小、待遇偏低的困境,也有利于實現人才的最優化配置,值得肯定。 而“副處長的工資可能比處長還高”也體現了一種價值導向。當下人們的職業選擇越來越多,但“以當官為尊貴,以入仕為優選”的心態仍很普遍。進入公務員序列后,許多人一方面把“當更大的官”作為奮斗目標,要是實現不了就感覺活得失敗;另一方面又走上仕途就不回頭,即使碌碌無為也不愿意放棄公務員身份。2010年曾有一則引人關注的新聞,當時的民政部慈善促進司司長王振耀辭職,出任北師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當時人們關注此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現實中像王振耀一樣主動辭職追求其他發展方向的官員實在是太少了。相反,寧愿混日子也要占著公務員位子不放的卻太普遍了。出現這樣的現象,與現實中權力有附加收益的不正常現象有關,也與“官本位”文化長期浸淫下的社會心態有關。 此次薪酬體系改革,正釋放出一種與之相反的信號———公務員是一種職業,不同類型的公務員可尋找符合自身特點的職業發展道路,并通過自身努力獲得合理合法的收益,當官不是唯一出路。 目前公務員薪酬體系改革還在進行中,希望這項改革能接地氣,有實效。如果優勝劣汰、按勞取酬、能進能出等原則真正滲透到公務員管理制度中,相信更多公務員會更仔細地規劃職業生涯,充分發揮自己的價值。而那種主動從“體制內”退出,選擇更合適的方式實現人生目標的做法,在未來也不會是多稀奇。(特約評論員葛牧) |
關鍵詞:公務員,薪改,按績取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