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內澇 河北要建下凹式綠地提高排澇調蓄能力
怎樣防止城市內澇?改造排水設施、雨污分流……在今年雨季即將到來之前,省政府辦公廳提出,推行下凹式綠地建設改造來提高城市排澇調蓄能力,新建綠地全部實行下凹式設計,對有條件的既有綠地進行下凹式改造。 新建綠地全部下凹式 為防止城市內澇,日前省政府辦公廳專門出臺了《關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澇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根據區域自然條件設置雨水調蓄設施,適度超前建設雨水管網,統籌考慮蓄排結合的雨水防御措施,確保排水出路暢通。推行下凹式綠地建設改造,新建綠地全部實行下凹式設計,對有條件的既有綠地進行下凹式改造,到2017年,下凹式綠地占城市綠地總面積不低于20%。 另外,在城市道路、停車場、廣場推廣使用透水性鋪裝材料,城市新建道路的人行便道采用可下滲結構,既有道路人行便道隨道路改造進行透水性改造,到2017年,透水性便道長度不低于城市道路總長的20%。城市新區建設的硬化地面中,可滲透地面面積不低于40%。 特大暴雨也不外溢 下凹式綠地?是不是聽起來很新鮮。據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等一些城市有這樣的下凹式綠地,就是鋪設的草坪要比人行道路面低一些。研究顯示,下雨時候,這樣下凹5至10厘米的綠地,能保證降150毫米特大暴雨時,雨水仍不會外溢;或者是消納2倍于自身面積的較大降雨——除了滲漏降在綠地上的雨水,還能吸納周邊道路上流過來的雨水。 該負責人稱,多建這種蓄存雨水的下凹式綠地,下雨時就能形成一個天然的“蓄水池”,減緩水流速度,延長蓄存時間。這樣一來,綠地在幫下游排水減壓的同時,也使城市的自然生態循環重新“復活”。據介紹,綠地的起伏、下凹是為了更好地滯留雨水,太淺了沒作用,太深了不僅不美觀,反而成了蓄水池,而不是綠地了,同時也容易導致行人踩空而受傷,因此下凹5至10厘米是最佳高度。相對來說城市的人行步道、社區、公園周邊都非常適合建下凹式綠地。 -文/記者彭麗晗 田娜 楊利軍
|
關鍵詞:防澇,城市排水,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