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心里話為啥“肯定考不好”?
今年上海中考的作文題是《今天,我想說說心里話》。有一名參加中考的女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因為這是中考,大家都不敢寫心里話,真正有寫心里話的人,他肯定考不好的。”不少網友表示這妹子說出了“真心話”。(6月17日東方網) 言為心聲,這個女生的“不敢寫”,本就是“心里話”,不過它沒有寫在考卷上。而所謂“考不好”,則是指得不了好分數。考卷上不寫心里話,是經驗之談。從小學到初中,學生作文沒少寫,但寫什么從來由不得學生自己作主,該寫什么不該寫什么早已在老師的千錘百煉中成了思維定勢。倒是如果沒有按照老師設定的模式寫,而是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寫自已的喜怒哀樂,那么不但得不到高分,還要因不及格而重寫,一直要寫到教師認可的的模樣才算完事。 而更要命的是,一些教師的“作文觀”本身就是味同嚼蠟“新八股”。在這樣的耳提面命之下,學生不但不敢寫心里話,而且也不會寫心里話了。比如平時的課堂教學、模擬試卷、統測試卷以及還有作文指導書,都指點學生圍繞一些空對空的話題反復操練,以此作為考場應變之策,天長日久,潛移默化,眾多考生在無數次模擬中,大話套話空話假話遂成作文模式,練得爐火純青,習慣成了自然,到了考場之內,掐頭去尾套題即寫,輕車熟路就蹈了故轍,總之是一出手即“場面話”。這個道理,就叫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有專家說,學生作文寫什么是考“眼力”,怎樣寫則考“能力”。就事論事,這個“作文原則”講的當然不錯。但問題是在“原則”被異化的時候,寫什么、怎樣寫,與學生的“眼力”和“能力”其實無關,換言之說什么話,不是孩子決定的。而“不敢寫心里話”的背面,其實更是青少年的集體失語。當孩子從開始被逼著,繼而習慣于說大話、空話、套話的時候,我們失去的難道只是寫心里話的好作文嗎?如果一定要給“不敢寫”找原因,那么恰恰就是做真人、說真話的養成教育出了問題。今天的孩子,一個比一個古靈精怪,一個比一個老到深沉,在這種背景下,作文缺乏真情難道出乎意料嗎?從表面上看,作文考的是學生,然而透過表象看實質,作文考的更是教育,更是社會。 |
關鍵詞:中考作文,上海,心里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