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農村“建新不拆舊”難題 收益全部返還農民
“去年這塊地上還是凌亂的舊房土屋,今年開春就變成了片片農田。”近日,筆者在東光縣小邢村采訪,村黨支部書記邢榮民介紹,經過對舊村址的搬遷、平整,今年開春騰出的100畝耕地已通過競標承包給村民復耕,種上了莊稼和苗木。而一路之隔,就是小邢村新建的新民居生活區,只見綠樹紅花掩映著小橋流水,休閑涼亭里老人們在聊天…… 小邢村變化的背后,是省國土資源廳在該村探索開展的土地增減掛鉤試點工作。在整治農村環境、開展新民居建設時,不少地方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建新不拆舊。一方面是村民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迫切愿望,另一方面是縣域經濟發展、縣城建設日益增長的用地需求。如何把兩者結合起來、實現共贏?大討論活動中,我省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不斷創新思維,堅持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現實難題,提出將舊村整治騰出的土地指標與縣城建設用地指標掛鉤的工作思路。“整治農村環境、進行新民居建設必須要尊重群眾意愿,保障村民利益。”省國土資源廳廳長張紹廉表示。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始終堅持兩個原則:一是尊重農民意愿和主體作用;二是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真正做到不與農民爭利,將全部土地收益返還給農民使用,促進城鎮、農村共發展。 “通過土地增減掛鉤的開展,小邢村村民不僅改善了居住條件,還節約了100多畝土地。”東光縣國土資源局局長王彥信介紹,依據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除按1:1.2的比例歸還新村建設用地外,還與位于縣城東部的五里莊村北側101.31畝地塊掛鉤。該地塊將以招拍掛的方式進行供地,緩解縣域經濟和縣城建設用地計劃指標不足問題。 筆者在小邢村自建的民俗博覽館里看到,一摞摞摁著紅手印的“房屋等級分級評估材料”陳列在玻璃展柜中。“我們聘請獨立的評估人員進入每戶院子,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評估,當場唱票,在正式分房之前,進行十多次模擬分房,提前化解矛盾。”邢榮民介紹,正因為如此,小邢村在舊村改造中,沒有出現一個“釘子戶”,在順利完成舊宅評估后,村民們都是自己動手拆遷舊宅院,全村僅用兩個多月時間就完成搬遷,舊村址實現復墾。 為支持小邢村新民居建設,東光縣政府出臺《鄉鎮土地管理和利用工作考核辦法》等支持政策,按照“零收益”原則,其節余指標用于城區掛鉤,每畝預撥不低于20萬元返還村集體用于新民居建設和舊村址復墾。“2000多萬元的收益返還,基本滿足了村里建新和拆舊需要,真正讓農民得到了實惠。”邢榮民表示。 (讀者如對農村土地整理有好的建議,請投郵箱:hbrbdtl@163.com———編者) |
關鍵詞:農村,東光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