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打響環境治理五大攻堅戰
筆者從6月5日召開的廊坊市環保工作會議上獲悉:從6月份開始,廊坊全面啟動大氣污染整治、水環境整治、污染減排、重污染企業取締關停和能力建設等環境保護五大攻堅戰,改善生態環境,全力打造藍天、碧水、凈土、綠色、寧靜的“美麗廊坊”。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廊坊市區空氣質量、部分流域區域環境問題日益顯現,“十五小”、“新六小”等高耗能、高污染企業時有反彈,曾經引以為榮的環境比較優勢正在迅速減弱、甚至消失。“生態環境是廊坊的‘傳家寶’、‘生命線’,是廊坊的第一競爭點。”廊坊市委書記趙世洪說,實施五大攻堅戰改善生態環境,是廊坊重塑環境優勢、推進綠色崛起的堅定選擇。 打好大氣污染整治攻堅戰。在全面開展空氣污染源解析的基礎上,加快實施煤改氣,推進城中村及市區周邊農村改造,加快取消小型燃煤鍋爐和原煤散燒。在城市加快淘汰11萬輛黃標車,市區不再新上燃煤鍋爐。推進熱電聯產項目替代鐵路以北全部燃煤鍋爐,在鐵路以南謀劃實施煤改氣工程或熱電聯產項目。加快環城水系和龍河濕地及中水利用等治理工程建設,以中央生態公園為生態核心加快構建沿鐵綠廊、環城綠地、環城水系的“一廊、兩環”水綠生態體系。 打好水環境整治攻堅戰。啟動實施龍河、鮑邱河、北運河、潮白河、中亭河等主要河流綜合整治工程,提升河流水質。深入開展違法排污行為排查整治行動,以涉水污染企業為重點,全面排查廢水污染源,對違法排污企業依法堅決取締、停產治理、限期治理。大力實施滲坑排查整治工程,查清底數,實行臺賬管理,制定整治計劃,明確整治時限和責任人,分期分批徹底整治、修復到位,并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嚴防再次污染。確保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好于入境斷面,國、省控斷面劣五類水質比例小于20%,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穩定達到100%。三年內,市區和縣城生活污水處理率均達到90%以上,老城區逐步實現雨污分流,新建城區全部實施雨污分流。 打好污染減排攻堅戰。把減排指標完成情況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作為政府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和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強化結構減排工程減排、管理減排三大路徑,充分挖掘工業、農業、生活三方面減排潛力,力爭三年內達到單位產品排放強度下降50%,現役燃煤機組全部安裝脫硫設施,全部取消燃煤電廠脫硫設施煙氣旁路,鋼鐵燒結機、球團設備全面實施脫硫改造。 打好重污染企業取締關停攻堅戰。繼續對各類環境違法行為保持常態化高壓態勢,嚴格執行流域、區域、行業限批,掛牌督辦及限期治理制度。對小電鍍等“十五小”、“新六小”重污染企業堅決依法取締,對重點區域、重點行業企業進行拉網式排查,不留死角。加強公休日、八小時以外時間以及惡劣天氣條件下的錯時檢查、突擊檢查。 打好能力建設攻堅戰。廊坊市還將在全市建立先進的環境監測體系和完備的環境執法監察體系,在建成全國一流的地市級環境監測站的基礎上,加快縣級環境監測站達標建設,今年全部達到三級監測站標準。同時,加強空氣監測點建設,年底前完成各縣(市)監測點建設。 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據介紹,廊坊市將強化基層環保職能,在鄉鎮、省級以上園區建立環保所,明確一名副職領導分管環保工作,配備2至3名工作人員,每個行政村明確1名村干部負責環保工作。三年內,全市每10平方公里至少配置1名專(兼)職環保工作人員,建立起網格化監管機制,從根本上解決環境監管和督查責任不清、不落實的問題,形成市、縣、鄉、村、企業為主體的“四級網格、四級管理、五級履責”體系。“做好環境保護工作是生存的底線,是發展的底線,也是黨紀政紀的底線。”廊坊市市長馮韶慧介紹,該市將進一步強化考核問責機制,對未完成目標任務考核的地方政府、部門按照規定實行問責,對存在突出環境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的區域實行黃、紅牌預警制度和項目限批制度,對環保工作不作為、亂作為的人員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對環境違法企業責任人嚴格責任追究,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同時,對重點環境企業開展環境等級評價,建立企業黑名單制度,定期向社會公布。 |
關鍵詞:廊坊,環境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