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扎實推進南水北調工程征遷安置工作[圖]
南水北調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為緩解北方地區水資源短缺,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造福千秋萬代而實施的一項重大戰略性基礎工程。 工程建設,征遷先行。 河北省境內南水北調工程中線干線工程全長596公里,其中京石段227公里、邯石段238公里、天津干線河北段131公里。配套工程4條輸水干渠全長759公里,水廠以上至輸水干渠管道工程總長1310公里。工程涉及石家莊、邯鄲、邢臺、保定、廊坊、滄州、衡水七市92縣(市、區)。工程需永久征地19.8萬畝,臨時用地37萬畝;工程沿線涉及大量的房屋、企業、樹木、墳墓等附著物需要拆遷;數萬條電力、通信、管道等專項設施需要遷建。征遷安置工作量之大、時間之緊、涉及群眾之多、影響面之廣、任務之艱巨前所未有。 面對繁重的工程征遷安置任務,省南水北調辦公室作為我省南水北調征遷工作主管部門,在征遷伊始就明確提出了“以人為本、和諧征遷、注重民生、科學發展”的總體思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在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的指導和支持下,沿線地方黨委、政府強力推動,各級南水北調辦公室周密安排、廣泛發動,全力推進南水北調工程征遷安置工作,有力保障了南水北調主體工程和配套工程建設順利進行。 截至2013年4月底,我省京石段工程征遷安置任務已全部完成,累計完成永久征地5萬畝,臨時用地4萬畝,工程建成并已四次向北京供水;天津干線河北段和邯石段工程征遷安置已進入收尾階段,累計完成永久征地5.5萬畝,臨時用地7.4萬畝,初步設計批復的工礦企事業單位、電力、通信、管道等專項設施遷建任務已經完成;配套工程征遷工作已全面啟動,其中廊涿干渠征遷安置任務已經完成,其他干渠和水廠以上管道工程征遷安置補償兌付工作將陸續展開。 夯實政策基礎工程贏得民心 做好征遷,政策是保證。 2005年9月,為規范南水北調征遷安置工作,省政府印發了《河北省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建設征地拆遷安置暫行辦法》,該辦法結合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和河北省實際,明確了各級政府各部門的職責和永久占地的征收、臨時用地征用、專項設施遷建的政策和工作程序,為開展南水北調征遷安置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據。京石段工程依據該政策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完成了征遷安置工作,保障了工程建設需要,并為后來的邯石段和天津干線的開工和順利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 在邯石段和天津干線征遷工作中,省南水北調辦制定了《征遷安置實施方案編制大綱》。為妥善解決征遷標準的差異,在編制、審批實施方案的過程中,我省工程沿線各地從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的大局出發,堅持以人為本,把國家政策用足、用實、用到位,維護了被占地群眾的切身利益,為順利開展征遷工作創造了條件。 為保證征遷工作中群眾利益不受損,在制定征遷安置方案過程中,各級南水北調辦公室工作人員深入基層調研,廣泛征求意見,正確處理群眾利益與國家利益的關系、群眾當前利益與長遠發展的關系,把維護好群眾利益體現在具體決策之中,使南水北調征遷工作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順利推進。 近年來我省各地經濟發展較快,土地征收價格不斷上升,相對我省其它工程執行的征地區片價標準,國家批復的南水北調征遷安置補償標準偏低。我省各地結合實際,利用部分永久征地耕地占用稅平衡補償標準,最大程度地保護了群眾利益。 科學決策潤民心,以人為本贏支持。邯石段工程永年縣永久占地范圍內,有一處建于明朝,至今已600年的申家墓地,涉及幾百座墳墓。多年來,申家后人和墳塋所在地的村民糾葛不斷。在征遷工作中,地方政府和南水北調辦尊重歷史,面對現實,提出了合理的遷移方案,群眾工作到位,矛盾糾紛化解,順利實現按時遷移,申家后代和墳塋所在地村民都比較滿意。 |
關鍵詞:南水北調,征遷,安置,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