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排名疑似“招生廣告”
備受全球教育界關注的QS最新亞洲大學排名榜新鮮出爐,港科大連續三年稱霸“亞洲一哥”,港大上升一位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并肩第二,港中大則由去年第5位跌至今年第7位,原來的位置則被首次打入5強的北京大學取代,內地也有多所高校今年進軍30強。(6月12日《南方都市報》) 高考剛結束,分數及分數線尚未出來,“后高考時期”似乎恢復暫時的平靜,考生及其家長基本上還處于估分階段,或激動中,或沮喪中。可是,在這個時段,高校已鉚足了勁,正在醞釀一輪生源爭奪戰。各類大學排名總是在這個節骨眼上出現,無論是權威的、非權威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高?;蛟诤?,或根本不在乎,在招生市場大戰中“各取所需”——北大可以拿“亞洲第五”來對抗清華;浙大可以拿武書連2013中國大學排行榜的蟬聯冠軍來“笑傲江湖”…… 大學排名,一只吹氣的“大黃鴨”。大黃鴨走紅,一份天真的童趣。諸多的大學排名榜,多少也有幾份天真。無論是正宗的大學排名“大黃鴨”,還是山寨的大學排名“大黃鴨”,有的是出于對大學的綜合評價或分項評價,而更多的可能出于商業炒作之需。大學排名很多時候染上功利色彩,甚至飄出銅臭,不乏“用錢向里砸”的現象。道理很簡單,高校自己的推介,多少有點“自吹自擂”,而利用形形色色的排行榜來標榜自己,有“第三方鑒定”的公信,何樂而不為呢? 大學排名疑似“招生廣告”。有需求,就有供給,就會刺激供給。生源已由過去的“買方市場”轉變成“賣方市場”,而高校招生正好相反。2013全國高考人數912萬,連續5年下降,且每年約百萬人棄考。在高考生源持續下降的情況下,部分高校將因生源枯竭面臨生存挑戰。有觀點認為,一旦生源不足,學生學費收入減少,高校的倒閉將不可避免。求生存,求發展,高校的招生競爭不可避免地激化。大學排名榜,已告別純學術層面,進入商業化動作,這既是競爭的產物,更是競爭的必然。 大學及其大學精神在商品經濟年代“被改變”。大學不是直接產生生產力的地方,是培養產生生產力的搖籃。然而,大學畢業生就業難非旦沒有減弱,相反還在增強,難有廣闊天空與用武之地。當然,這不能只怪罪于大學,更有整個經濟的大形勢、就業公平的缺失、“蘿卜招聘”的擠壓等復雜成因。也正鑒于此,大學專業的“追風”,虛假的就業率,讓大學失去“自由”,只能“隨波逐流”。大學不是萬能的,但大學不能“無能無力”。大學間 |
關鍵詞:大學排名,招生廣告,全球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