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東海:廣平“拐杖哥”執心守候留守校園
他至今未婚,與74歲的母親相依生活,但教書給了他快樂 他是鄉村詩人,著名鄉土詩人劉向東贊他的詩歌“純樸,明凈!” 由于他的努力,即將輟學的學生重回課堂,留守的兒童有了“家” 清晨,我端坐在教室里/聽孩子們讀書//讀吧,孩子/讀沙沙春雨遙看草色/讀爽爽秋風一抹金黃/讀小小的童話/讀天大的寓言//無論你們讀什么我都愛聽/就像我心甘情愿地被一場春雨淋濕/哪怕落地成泥! ———摘自馮東海《聽孩子們讀書》 在邯鄲市廣平縣,馮東海可謂小有名氣:學教得好!字寫得美!詩寫得棒!其實,熟識馮東海的人都知道,身殘志堅、獻身教育、勤奮創作……這些也是他人生的別樣精彩。同時,骨子里,他還是一位飽經滄桑、歷盡磨難而最終有所作為的強者。 一根拐杖伴人生 1972年12月,馮東海出生在廣平縣南張村一個貧寒農民家庭。蹣跚學步時,一場高燒奪去了他站立的權利。從此,一根拐杖陪伴著他從懵懂的孩提時代步入青年之列。痛苦與無奈中,馮東海自幼便學會堅強。 如今,馮東海和已經74歲、年老多病的母親相依為命。 馮東海在《給父親輸液》一詩中寫道:“40歲那年/父親患了偏癱/身強力壯如日中天的父親/就這樣放下肩上的重擔/讓家中的日子/順坡而下。” 在馮東海12歲那年,他的父親患了腦血栓,造成身體偏癱,喪失了勞動能力。于是,小小年紀的他就開始學做家務,為母親分擔重擔。父親偏癱后,照料父親和一切農活兒都落在母親一人肩上。過度勞累,使母親積勞成疾。 父親的病情靠藥物維持生命22年,使本來就貧困的家庭負債累累。為了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馮東海借來了醫學書籍,自學醫學護理知識,給父親打針、輸液,并用所學醫學知識,服務左鄰右舍。 |
關鍵詞: 孩子,母親,拐杖哥,留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