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 軟件別成軟肋
全民健身路徑的器材就是一種工具,使用者只有掌握了科學、正確的使用方法,才可能達到最佳的鍛煉效果,當前,全民健身的軟件建設仍是“軟肋” 如今,城市里的鍛煉場所還真不少:體育場館、健身俱樂部、公園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但是最方便的恐怕還是小區里的全民健身路徑。據統計,從1996年第一條全民健身路徑在廣州誕生到2012年年底,全國共建成全民健身路徑26.1萬條。居民區、馬路邊隨處可見的全民健身路徑,不僅方便了市民鍛煉身體,也提高了老百姓的健身意識。 方便歸方便,但來全民健身路徑鍛煉的人,特別是初來乍到者,對如何使用擺放在健身路徑上的十幾種健身器材還是有不少困惑。因為健身路徑上的器材使用說明大多比較簡單,甚至有些干脆就沒有使用說明,使用者往往難以據此獲得直觀、正確的使用方法。 據觀察,多數鍛煉者使用全民健身路徑的器材時,對于自己認識的就根據經驗摸索出一套自己的“路數”;對于自己不認識的就看別人怎么做,然后“照著葫蘆畫個瓢”。全民健身路徑本是市民鍛煉健身方便之所,但鍛煉者摸索出來的操作往往不夠規范,對自身可能造成“鍛煉不成反傷身”的后果,對器材則可能損害其使用壽命。 本質上,全民健身路徑的器材就是一種工具,使用者只有掌握了科學、正確的使用方法,才可能達到最佳的鍛煉效果。想讓鍛煉者了解器材使用方法其實并不難,安排一名社會體育指導員在鍛煉高峰為市民答疑解惑就可以解決。 目前,我國正大力推進群眾健身設施建設,全民健身的硬件條件有了較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在第一線經常從事健身服務指導活動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數量不足、指導水平整體不高、發揮作用的機制尚不完善,全民健身的軟件建設仍是“軟肋”,難以滿足群眾的需求。 如何在把健身器材送到市民家門口的同時,把科學的健身理念和方法也一同打包入戶?這是今后相關部門在推進全民健身建設時應仔細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
關鍵詞:使用者,使用說明,健身器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