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馬路該從娃娃抓起
“紅燈停,綠燈行”,這大概是我們小時候學到最早的、記得最牢的一條有關社會公共秩序的準則。還在穿開襠褲那會,父母就一次次語重心長地教:娃啊,過馬路千萬不能闖紅燈。 人越長越大,卻越來越“不會”過馬路了。湊齊一撮人就走,哪管什么紅綠燈,這樣的場景我們都再熟悉不過,那一張張臉上寫滿了不屑,“看你們敢撞過來?!” 6月3日起,上海開始對亂穿馬路開展專項整治行動,違規者罰款10元。隨后便在媒體上,看到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報道。有人理直氣壯地反問,“又沒被車撞,關你什么事”;有時髦女郎從警察手中一把搶回身份證,拔腿就跑;還有男子在闖紅燈被罰款后當眾發飆:“以后再也不來上海了!” 國人無視規則的意識已久,靠一時的懲罰很難立即去除闖紅燈的陋習。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能走出開罰這一步,讓國民敬畏規則,重建秩序觀念,至少值得肯定。 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有修養的人往往把“闖紅燈”、“隨地吐痰”等行為看作是“最沒教養的”。所以在日常行為中,不闖紅燈被認為是一種最基本的社會公德,因而人人效仿,違反者則會遭到一致鄙夷。久而久之,形成一種所有人共同遵守的社會風氣。 當然,國內有著車多人多的客觀現實。但其實,亂穿馬路更多反映的是一種“搶”的意識和浮躁的心態。即便是人人有份的東西,在慣性思維的驅使下,國人也要去爭去搶,似乎不搶就會有損失,便會落在人后。 闖紅燈罰款10元,有點逮到一個算一個的意思。警察一走、活動一過,又卷土重來,所以還真不能指望能罰出個未來。既然大人們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不如換個思路:好好過馬路,從娃娃抓起。 這當然遠不止教他們一句“紅燈停,綠燈行”那么簡單,更要告訴他們,大人們錯的時候,要“批評教育”;讓孩子監督父母,進而影響身邊其他人。孩子嘴中的“鄙視”也許比交警的罰款更讓成人內心震撼,更具“殺傷力”。 只是,過馬路都要從娃娃抓起,娃娃們真是太累了。(關尹) |
關鍵詞:過馬路,罰款,紅綠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