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材料作文再現首次出現“無題”
1988年: 突破文體限制不再限議論文 1988年,高考作文題目《習慣》,除詩歌外文體不限,這是高考作文首次放開文體的嚴格限制,此前明確要求寫議論文。 1990年,高考作文又有新思路。作文題目:母親帶著兩個女兒去玫瑰園,一個女兒告訴母親,“這里不好,每朵花下都有刺”,另外一個女兒告訴母親“這里真好,每個刺上面都有花”。根據這一材料展開描寫,寫一篇議論文。 這是新的高考命題方向,對考生有了更高的要求,能夠多元看待一件事情。 1999年: 話題作文登場寫作空間更大 20世紀末,話題作文開始登場。1999年,作文材料寫道:科學家對記憶移植進行研究,要求考生以《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為作文內容的范圍,寫一篇文章,體裁不限。正是這一作文題,高考作文進入一個話題作文時代。 話題作文僅提供了一個話題,是一種規定表達的中心內容、不限制取材范圍和表達方式的作文形式。以話題為內容的開放式命題與以往的命題作文相比,它給考生寫作的空間更大。接下來的2000年,《答案是豐富多彩的》也是以“話題”形式出現。 有人統計,在2007年之前,全國高考作文題是以話題作文為主。2005年16套高考試卷的作文題中,話題作文多達9套。但到2007年,話題作文所占比重明顯減少,在19套全國卷及各地自主命題卷中只剩下5套。 2009年話題作文僅剩廣東卷的“談談生活中與‘常識’有關的經歷,或你對‘常識’的看法”。2010年也僅有一套,是天津卷的《我生活的世界》。 不過,2011年的高考作文,以《回到原點》為題,并不是話題作文,在形式上也大有“回到原點”之勢。 2004年: 廣東開始自主命題考生構思出新 2004年,高考作文首次實行分省區命題,廣東也成為單獨命題的省份。這一年,廣東高考作文要求學生以《語言與溝通》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結合個人見聞、感受或學習語言的體會。 這一年,有的同學在構思上為了出新,有開網上辯論會的,有開藥方的,有做實驗的等等五花八門,還有一些類似西方現代派小說的構思也搬進了高考作文。“作文既有較好的承接性,又體現了地方色彩。”參與評卷的佛山高明紀念中學老師高勇這樣認為。 單獨命題幾年以來,廣東高考作文題目分別為2005年的《紀念》、2006年的《雕刻心中的天使》、2007年的《傳遞》、2008年的《不要輕易說不》、2009年的《常識》和2011年的《與你為鄰》。 華僑中學李揚老師認為,2009年的《常識》屬范圍作文范疇,題目出得相對更好,學生難以套材料。2010年的《與你為鄰》則在范圍上過于寬泛,特別是“你”的理解上各有不同,評卷過程中很難統一把握。
|
關鍵詞:高考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