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無可忘懷的高考時代
那年,最后一科考試結束后,我走出校門,在馬路邊獨坐3個多小時,內心一片荒蕪。天上,塞北的輕風推動杳杳白云,街邊,車粼粼,人匆匆,庸常的市井喧囂。這一切于我似乎不存在,所有的節奏張力瞬間消失,時空戛然而止。大學畢業至今,很多夢境主場依然是考試之前的茫然。后來了解到,有過高考經歷的人,大都會有類似夢魘。高考給一代人留下了或深或淺的心理傷痕。 現在的高考依然如昨,它危坐神殿遙指眾生。它的余音擴散到拼搶的人群中,映出諸多扭曲。史上最嚴檢測,吃避孕藥,求神拜佛,工地停工,全城禁噪……高考已然成為中國的社會性事件,家長、學生、學校、老師,都被捆綁在這輛崎嶇前行的戰車上。 話雖如此,我們決不可否定高考,它是當下中國絕大多數青年人的人生轉折點,沒有高考,很多人的生命鏡像將會上演另一個世界。這并非假如,高考中斷的那十年,把一代人拋入了混沌世界,也使一個國家和文明的腳步出現了斷層。我們該反思的是:為什么區區一次考試,就攪動周天寒徹,讓全社會如臨大敵。根本原因在于:高考是目前中國相對最公平的競爭,而且幾乎是很多人的唯一出路。分數線上下,人生兩重天,誰敢對命運掉以輕心? 目前高考已走過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階段,但其競爭焦點由“上大學”轉移到“上重點大學”,且這種平等競爭的機會仍屬稀缺資源,由此私人化的高考被異化為全社會的集體行動,缺少上升渠道的平民社會,更視其為唯一希望,普通的選拔考試被措置為改變命運的機會抉擇。以范進為代表的儒生,通常成為今人嘲諷的對象,但本質上,我們今天的心態和某些行為絲毫不比范進高尚,甚至更夸張乖戾。在以科學為本的社會,這種灰色現實無疑是這個時代的悲愴。 因為有高考這道最后的關卡橫亙在教育鏈條的終端,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從兒童開始我們就已經踏上應試教育的不歸路。現在當然不能取消高考,一是高等教育體系尚不健全,更主要的是在拼爹風勁吹的當下,取消高考無疑會斷掉普通人,尤其是農家子弟唯一向社會高階流動的機會。我們需要做的是為諸如此類的公平競爭增加頻次,以更合理的方式擴大這種階層流動通路的廣度。 高考完全不必如此悲情,我們完全可以設計出更科學的高考模式。比如,多設一到兩次高考,屏蔽考試中各種因素導致的偶然性,最大化地還原學生的真實狀態。可以即考即錄,也可以借鑒體育競賽,擇最高分數為最終成績。還比如,增加高中階段日常考核標準,增加其計入高考成績的權重,把一次考試的偶然性稀釋到日常的學習之中。 在體制層面也有兩點可以化解高考的矛盾屬性。其一,社會用人,尤其是體制內用人應棄絕學歷觀念,讓大學僅成為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學堂,而不是鍍金的龍門。其二,建立社會對人才的正確評估體系,這本身也是高考改革的責任,一個走向成熟理性的社會必須有科學的人才評判標準。 一個正常的社會,讀大學和成就自己的獨立路徑并無直接關系,我們早該反思高考30多年來,誕生了無數高考狀元,卻罕有真正的人才。我們寧可花更大的精力去消解社會不公,卻不愿意給這種最公平的人才選拔制度多提供幾次機會,這豈非本末倒置?馨香以祝:高考成績,不再是一塊通往天堂或地獄的界碑。唯愿多年以后,現在的學子再回首那一刻,不再有深扣心弦的悲與喜。(王丹雪) |
關鍵詞:高考,懷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