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鐵道大學90后大學生創辦“誠信驛站”(圖)
“誠信驛站”創辦者許法東(右)和高東。 編者的話 誠實守信是燕趙人文精神的重要傳承,是“善行河北”主題道德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一大批像尚金鎖、劉洪安一樣的誠信典型,成為新時期河北道德天空的耀眼明星,他們所代表的誠實守信、重信尚義的品質,也成為河北發展的軟實力和“金名片”。河北省委八屆五次全委(擴大)會議提出建設法治河北的目標,而誠信正是法治河北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河北日報今起在“善行河北”專欄中推出“誠信在身邊”系列報道,走進市場、企業、學校、機關、社區,去發現那些身邊的誠信模范,去記錄法治河北建設的生動進程。 無門,無墻,無人看管,取貨付錢,全憑自律。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兩位90后大學生創辦的“誠信驛站”由1個發展到6個,成為石家莊鐵道大學校園里一道獨特的風景—— 90后大學生“誠信驛站”:經營的是誠信 經營的是誠信,信任的是人心 “誠信驛站”,其實就是一個擺在教學樓一樓大廳一隅的開放式的小貨架。雖然賣的都是塊兒八毛的學習用品,但在“老板”許法東眼里,“我們經營的是比黃金更寶貴的‘誠信’。” 許法東,石家莊鐵道大學金融學專業大三學生。2012年3月的一天,上英語課忘記帶筆的他忽然有感而發,“可以在教學樓里辦個售貨點。”覺得這是一個好點子的室友高東欣然加盟。為了不耽誤學業,兩人決定采取無人售貨的方式。一個月后,兩人拿出勤工儉學掙來的2000元的全部積蓄,辦起了第一個“誠信驛站”。 “那時我們剛剛在專業課上學習了‘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石’,就想活學活用,經營一把‘誠信’來試試看。”許法東這樣解釋“誠信驛站”名稱的由來。 “當時很多同學都覺得這事不靠譜。”正式營業頭一天,忐忑了一整天的兩個人在晚上盤點時“驚喜”地發現,應收39元,實收40元。但到了第二天,他們有點“悲催”地發現,應收102元,實收卻只有82元。一個月下來,他們凈虧了600多元。面對如此慘淡的業績,有人給他們出主意“抓小偷,殺一儆百”,有人勸他們“裝攝像頭,實時監控”,還有人建議他們趁早“關門大吉”。 “再撐一段時間看看。”許法東沒有放棄,也沒有改變無人售貨的方式。“我們經營的是誠信,信任的是人心。我總覺得絕大多數的人是有誠信之心的。取貨不付錢,也許是身上沒帶零錢,也許誤以為是學校的免費提供,沒有必要把無心之失都當做失信之舉,進而失去對誠信的信任。”許法東告訴筆者,一年多的時間里,他們從未“暗中潛伏抓過小偷”,也從未“譴責聲討”過一位不付錢的同學。 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投之以信任,報之以誠信。營業三個月后,“誠信驛站”一舉扭虧為盈,并且再也沒有虧損過。 |
關鍵詞:誠信,驛站,90后大學生,鐵道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