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嚴高考安檢線”應在考生心里
文胸要換成背心,褲子穿松緊帶兒的,鞋子最好是一次成型的塑料涼拖……這是吉林省一位高三班主任近日給學生們總結出的高考“穿衣寶典”。今年吉林省將實施“史上最嚴”高考安檢———據吉林省招生委員會辦公室提出的高考“無聲入場”要求,任何帶有金屬物質的物品,都可能成為考生進場的“攔路虎”。探測金屬的安檢儀器“滴滴”一響,即便只是文胸后面有兩排金屬搭扣,也將被拒之門外。那些因患疾病身體被植入金屬醫療器件的考生,需出具醫療機構(吉林省醫院)證明材料,方能入場。(《新京報》6月3日報道) 又到一年高考時。往往在這個時候,防止和打擊高考舞弊都會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仔細觀察,我們從中可以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一方面,作弊預防措施逐年加碼,高考安檢只有“更嚴”沒有“最嚴”;另一方面,高考舞弊現象卻并沒有因此而消失,大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勢。 新聞報道中,吉林當地一名高中畢業班班主任說,她1993年第一次參加高考監考,當時并沒有什么先進的設備,但幾乎沒有考生作弊。諸多事實也證明,高考安檢的嚴厲程度與舞弊發生率的降低并不必然成正關聯。因為,在現實當中,總是先出現高科技的作弊手段,然后才有與之相對應的反作弊設備。可見,再先進的反作弊設備,起到的作用都不過是“亡羊補牢”,而不是“未雨綢繆”。如果把根治高考舞弊的希望寄托在不斷升級的設備上,最終只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事實上,形形色色的高考舞弊背后,暴露的是考生誠信教育的缺失,以及這種缺失的低成本。在一些地方,學校和家庭教育中,誠信往往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用起來不要”,特別是在被賦予太多太重功能的高考、中考中,與老老實實考試的考生相比,作弊者不但可以“非法得利”,而且即便被發現,最重的處罰也不過是取消當年考試成績以及次年高考資格,并不會給其未來發展帶來過多的不利影響。與作弊涉險過關的獲利相比,偶爾失手付出的代價根本不可同日而語。也正因如此,面對不斷升級的高考安檢,一些人才會依然選擇鋌而走險。 有形的高考安檢措施容易實施,但要在考生內心建立一條“最嚴”的無形自我安檢線卻很不容易。誠信教育應該從小抓起,要把誠信嵌進孩子的靈魂里,融入他們的血液中。要讓每名考生都知道作弊將要付出終身的人格代價,這是一條比任何先進的設備都管用、都有效的“安檢線”。 |
關鍵詞:高考,安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