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籍兩烈士埋骨異鄉60余載 張紅琢尋烈士親人
“安葬在遼寧省丹東市振興區烈士陵園的潘福信烈士,籍貫應是河北黃驊小王御史莊村。埋葬在秦皇島市昌黎縣汪上村的烈士朱興山,經過仔細核實,他是獻縣商林二分村人。”6月3日,唐山好心人張紅琢與記者取得聯系,稱從厚厚一沓烈士資料中核對出兩名滄州籍烈士的安葬地,希望借助燕趙都市報幫尋烈士親人。 黃驊潘福信長眠丹東 今年52歲的張紅琢是唐山市路北區張各莊居民,已義務為安徽、江西、河南、吉林、山西、天津、河北、遼寧、黑龍江等省市的近200位烈士找到了親人。2012年清明節前夕,張紅琢和朋友徐國太遠赴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等地,跑遍了這里的40多個烈士陵園,拍攝了5000多張寫有抗美援朝烈士資料的墓碑照片,最終從中整理出多位滄州籍抗美援朝烈士。“前幾天,我在整理丹東烈士資料時,又核對出一名滄州籍的烈士。”張紅琢說,安葬在丹東市振興區烈士陵園的烈士潘福信,墓碑資料顯示為:河北省黃縣小五鄉史莊村,513團2營1連戰士。隨后,張紅琢在《滄州市黃驊縣烈士名錄》第2506頁查到了這名烈士的資料:潘福信,男,1925年生,河北省滄州市黃驊縣周清莊鄉小王御史莊村,1951年8月犧牲朝鮮,炮兵513團戰士。 獻縣朱興山安葬在昌黎 張紅琢說,為朱興山烈士尋親源于本報一篇新聞報道。報道稱,秦皇島市昌黎縣汪上村八旬老人王文彬60余年來一直守護著村旁的烈士墓:1948年6月24日,遼沈戰役中,華北野戰軍第四旅奉命攻打昌黎城西北寧鐵路線上的后封臺火車站,部隊的后勤部和衛生所駐扎在汪上村。當時,村民們踴躍支前,王文彬承擔埋葬犧牲官兵遺體任務,他親眼目睹了23名烈士安葬在村旁。1949年的一場大水,沖毀了大部分烈士墓前的木牌,洪水過后找到的只有鐫刻夏鳳祥、封躍先、郭玉忠和朱興山烈士姓名的幾塊木牌…… 張紅琢說,報道的這段文字中提到了4位烈士的姓名,他記下了烈士的名字,翻閱各地烈士名錄時留心核對。“2012年,我幫助滿城縣籍烈士馮耀先(報道中為封躍先)找到了親人,并將陵墓遷到了烈士家鄉。”張紅琢說,最近他在翻閱《滄州市獻縣烈士名錄》時,在第309頁查到了朱興山烈士的資料:男,1926年生,滄州市獻縣商林鄉二分村,1946年參加革命,1946年犧牲昌利(黎)縣。張紅琢感覺《滄州市獻縣烈士名錄》上登記的朱興山,和新聞報道中提到的朱興山烈士應為同一個人,唯一的差別是兩者的犧牲時間不同,一個是1946年,一個是1948年。張紅琢認為,或許是因為當年登記時出現筆誤所致。 哪位讀者如了解這兩位滄州籍烈士的情況,請與本報記者聯系,電話:18713687193、13833790903,或直接與唐山好人張紅琢聯系,電話:0315-2035879。(記者韓澤祥 通訊員卜小麗) |
關鍵詞:烈士,埋骨異鄉,張紅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