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好四大攻堅戰 脫貧小康齊步走
全力打好四大攻堅戰 脫貧小康齊步走 ——河北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思考(中) “把脫貧致富與全面小康結合起來抓,使貧困地區與全省其他地區一道基本上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省扶貧辦干部劉興武,格外關注省委八屆五次全委(擴大)會議關于扶貧的論述。 已在扶貧戰線工作十幾年的劉興武說,貧困地區群眾最大的心愿,就是加快脫貧步伐,與其他地區同步富裕。然而,當全省各地都在謀求又好又快發展的時候,貧困縣只有“兩步并作一步走”,迅速補齊發展“短板”,更上一層樓,才能如期實現小康。 貧困縣“短板”需補齊 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河北地區生產總值為5312.2億元,居于全國前列,遼寧省緊隨其后,為5296.2億元。 然而,由于我省人口特別是農村人口大大超過遼寧,一人均,就倒過來了。一季度,我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60元,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741元;遼寧這兩項數據分別為6498元、4273元。也就是說,遼寧百姓的腰包比我們“鼓”。 “與其說是人口眾多攤薄了總量,還不如說是貧困人口眾多產生了差距。”省扶貧辦副主任徐闊廷說。 按國家新扶貧標準,截至2012年年底,我省有農村貧困人口694萬,其中扶貧對象462萬,占農村戶籍人口的9%。 “國定和省定貧困縣占全省縣(市)總數的近一半,無疑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短板’。而遼寧則沒有一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徐闊廷說,我省共有扶貧開發片區縣和重點縣62個,此外還有涉縣、寬城、肅寧等3個“十二五”期間繼續扶持的縣。補齊貧困縣這一“短板”,無論經濟總量還是農民人均收入,都需上大臺階。 為讓好鋼用到刀刃上,就要找準“短板”。為此,我省明確了扶貧攻堅主戰場:燕山-太行山片區為國家確定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以衡水、滄州、邢臺和邯鄲東部為重點的黑龍港流域為省級連片特困地區,鄰近首都的9個重點貧困縣及阜平縣為環首都扶貧攻堅示范區。 扶貧攻堅規劃隨之擬出。2012年,我省制定了燕山-太行山片區、黑龍港流域和環首都扶貧攻堅示范區等連片貧困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同時全面啟動了對國家和省3277個重點貧困村的集中扶持工作,逐村編制、整村推進扶貧開發規劃。 按照規劃,我省將以重點項目為載體,有效整合政策資源和社會資源,著力抓好改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農民收入、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等重點任務,確保5年穩定脫貧。 致富產業要對路 如珍珠般鑲嵌在綠樹蔥蘢的太行山麓,易縣石家統村因大山而鐘靈毓秀,也曾為山所困,發展滯后。“原來,村里只有幾百畝薄地,而周圍的山都是石灰巖,又不適宜種樹,收入來源少。石家統是一個‘姑娘往外嫁,媳婦娶不來’的窮山溝。”該村黨支部書記劉泳說。 現在,該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年人均純收入超過1萬元。指著蒼茫蔥郁的太行山,劉泳充滿感情地說:“靠山吃山,致富還得靠它呀。” 為了“吃山”,十幾年來,村民們一趟趟背土上山,覆蓋石灰巖種樹,硬是利用荒山荒地栽植果樹24萬多棵,如今果品年產量達500多萬公斤,年銷售額1000多萬元。 靠廣大的山場發展林果產業,石家統村大步奔上致富路,也印證了這樣一個道理,脫貧致富奔小康,關鍵要有致富產業。 以產業發展為依托,近年來,我省扶貧攻堅堅持因地制宜,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游則游……在太行山大力發展優質核桃產業帶,在黑龍港地區建設富民大菜籃,在燕山山區則培養食用菌產業集群和壩上節水錯季蔬菜、開發旅游業等。在此帶動下,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今年一季度,環首都14個縣(市、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7.4億元,同比增10.3%。 重視“娶媳婦”上項目,也不能忽視“養兒子”扶持項目。前不久,我省某縣給了一個貧困村68頭周轉扶貧牛,讓村民們通過繁育小牛實現脫貧致富,可后來村里偷偷把這些牛賣了,扶貧項目宣告失敗。 專家認為,與全省其他地區一道基本上同步實現全面小康,要求貧困縣發展步伐要快過全省平均水平。如果項目重“上”輕“扶”,最終“扶”不起來,貧困縣就不會有發展后勁。“這就要求我們,用市場思維和市場機制發展富民產業,實現穩定致富。”徐闊廷總結,扶貧產業除了因地制宜外,更要認準方向、選對路子,參照系就是市場,符合市場的項目才能存活,最終成為百姓的“聚寶盆”。 今年,我省將重點扶持12萬個貧困家庭發展增收示范項目,幫助每戶至少建成1個年收入不低于1萬元的穩定增收項目,確保農村扶貧對象年人均純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這些項目都是經過認真調研,把握市場經濟規律精挑細選的。 還有一種現象值得深思:一些貧困地區,也能生產市場需要的產品,但仍然受窮。 剖析原因,徐闊廷認為,是基礎設施條件差或銷售機制不完善等,導致產品賣不出去。石家統村交通便利,且有專業的林果專業合作社負責林果銷售和深加工,而地處偏遠的許多貧困村,卻缺乏這些條件。 為打通田間地頭到市場之間的障礙,從今年開始到2020年,我省計劃在燕山—太行山片區,使農村公路建設規模達到1.2萬公里,總投資約300億元。此外,我省還將大力支持貧困縣引進培育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專業技術協會,鞏固和完善“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產業化扶貧發展模式。 政策衍生“財”與“才” 明明知道如何賺錢,可錢偏偏賺不到手。前些年,張家口萬全縣榆林溝村的貧困農民賀汝寶看準了養豬能致富,卻因為籌不到本金,這一想法至今未能實現。 賀汝寶的煩惱,在貧困地區極具代表性。很多貧困家庭收入低,借不到錢也貸不到款,搞不起增收項目,收入無法提高……望著致富項目,只能一聲嘆息。 一段時間以來,在我省貧困地區,越窮越貸不到款的現象較為普遍。據國家統計局河北調查總隊的一項專項調查顯示,由于國有商業銀行分支機構陸續從農村金融市場退出,農民的貸款渠道只有農村信用社一家。 如何引導更多資金投向貧困地區,中央和地方政府從沒有停止過努力。 據了解,2013年,中央首批下達我省財政專項資金7.2597億元,省財政預算安排扶貧投入達13.5億元。此外,對40個國定貧困縣實行了省級分享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核定基數、超收全返、一定四年”的激勵性財政體制政策;各市及重點縣每年要拿出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1%-2%專項用于扶貧開發。 財政資金是有限的,但其“四兩撥千斤”的杠桿作用又是無限的,建立片區投入增長機制勢在必行。我省明確,2012-2014年每年安排環首都扶貧攻堅示范區及阜平縣每縣5000萬財政轉移資金,用于支持建立擔保平臺,撬動信貸資金,加大對群眾發展產業增收項目的支持力度。 此外,我省還深入開展“百企億元擔保”活動,努力擴大小額信貸規模。截至5月初,我省135個縣(市)全部設立了小額貸款公司。 除了“財”,貧困地區對“才”的渴望超過了以往任何時候,這是貧困地區發展的動力源泉。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村民們總能將一村一戶的致富原因,歸結到村干部“有本事”或這家出了“能人”。 為培養“有本事”、能干事的干部,我省下發《河北省2012-2015年扶貧開發專題培訓方案》,將對扶貧重點縣黨政領導干部、扶貧系統干部、幫扶干部、鄉鎮和重點村干部,以及經濟合作組織負責人培訓一遍。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為圓農民致富夢,我省今年將繼續實施“雨露計劃”,加強對貧困家庭高中畢業未升入大學、初中畢業未升入高中的適齡青年的技能培訓,年內將完成1萬個貧困勞動力的技能培訓并實現就業。圍繞扶貧產業加強實用技術培訓,使有能力的扶貧對象掌握一兩項增收致富技術,使每個貧困戶至少有一個脫貧致富明白人。(記者趙建) |
關鍵詞:攻堅戰,縣域經濟,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