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水利普查首次摸清家底 大運河七八月接受申遺評審
-依托申遺點發展村莊 “上世紀60年代河道里還有誰,每天運輸貨物的商船來往不斷,晚上不少船只在華家口靠岸停留,不少南方口音的人到村里買吃的,買煙,十分熱鬧。”華家口村村民韓新生今年69歲,是在運河邊上長大的農民,對運河也有著深深的感情。“運河沒有水后,年久失修,有的地方就塌陷了。不過每年引黃入津還在利用這里的河道,有水的時候,真是很壯觀呢。”自從此處被列為申遺點后,這里被修繕加固,韓新生心里也很是高興。“申遺對于我們來說是一件好事,可以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華家口村是有著70年栽種果樹的歷史和管理經驗,目前,全村有桃樹、梨樹、柿子樹、核桃樹等近2萬株,占地面積300多畝。尤其是利用太陽能大棚技術可以讓人們一年四季吃上新鮮水果。將再發展技術成熟的蔬菜瓜果大棚,做到品種多樣化。 據村里老人們相傳,清朝的乾隆皇帝下江南就是從華家口“夯土壩”處登的岸,然后到達坐落在縣城的開福寺并題詞。 村支書閆紅軍說,華家口離吳橋雜技大世界僅隔大運河,直線距離不到1華里。想利用空中索道的方式把吳橋雜技大世界的參觀游客都吸引過來,等于給吳橋雜技大世界增加了一個景點。游客可以過來看一看世界文化遺產和黃帝登岸的地方。再加上純綠色無公害的、四季常有的各種水果,可以利用旅游的方式到果園里自己采摘。將來游客多了,把村里每家每戶都編成家庭式招待所,客人們可以自己到蔬菜大棚里挑蔬菜瓜果,自己做飯自己吃,可以到池塘里去釣魚,還可以到茶樓里去喝茶。“相信依托大運河的發展,村里經濟一定能發展起來。” “運河是主要的交通要道,走水路快捷又便宜。當時經濟真是繁榮,附近村里的人都靠運河為生。”東光縣連鎮鎮運河五街村民鄭樹朝今年70歲,據他回憶,以前運河造福了沿岸村民,那會有好多村里的人都會到附近的碼頭去上貨卸貨。“謝家壩申遺對于我們來說,是一件好事,這里以后可以讓更多的人所熟知。我們自己也要為申遺進點綿薄之力,不讓別人往里倒垃圾,將其好好地保護起來。” -七八月將接受聯合國專家評審 “目前,謝家壩和華家口夯土險工主體加固工程已經完成,接下來的重要任務就是環境治理。”河北省大運河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辦公室主任、滄州市文物局局長王玉芳說,環境治理包括,首先堤頂路的鋪設,硬化和排磚,這是審查中的“可達性”,即在申遺河段內專家可以要求去任何一個地方,而且必須要讓專家能夠直接到達,這也是申遺必須具備的一項客觀條件。同時,還必須采取各種措施保護堤坡的完整性,以及拆除違章建筑、綠化和清理垃圾。“垃圾是環境治理的一個重點項目,由于河道常年干涸,變成了附近村民傾倒垃圾的垃圾池,清理起來有難度,但在保持上更應該形成長效機制。” 按照要求,6月30日前完成申遺所有工作,預備接受七八月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評審專家。但是在專家到來的時候,如何將河北段大運河的特色詳細并有效的傳達給抓家,得到其認可,也是河北省所需要做的重點項目。“申遺介紹要以專業為主其他為輔,重點是介紹大運河的價值。講解材料需提前預備,并在6月底前提交給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由他們認定并通過,再用生動簡介的語言對運河進行相關介紹。” “河北段運河起到了“三彎頂一閘”的作用,就是河彎非常多,利用彎道減緩上游水力,便于行船,同時減少河流對坡堤的沖擊。”王玉芳認為,河北段大運河與南方大運河相比,盡管已不再發揮其水運交通作用,但是其原真性、完整性保存的十分完好,基本保留了河道的原貌。“1998年東光碼頭發現金代沉船,出土了100多件瓷器,后來又在運河區域發現好幾條沉船,發現的頭簪子、小酒杯、銅錢等非常多,這些足以證明河道的原真性。” 華家口夯土壩和謝家壩修建堤壩時都摻有糯米漿,夯土都是18至22公分,采用這種工藝使得堤壩非常堅固,連釘子都釘不進去。這兩處申遺點也是中國大運河唯一兩處采用糯米泥鑄建的大壩。“再有河北段大運河有人工開鑿的減河,就是在水勢上漲時起到分流的作用。過去,河北大運河有十幾條減河,隨著泥沙淤積,改修河道,目前保存下來的只有4條,每條約90多公里,直通渤海灣。” “吳橋、東光、泊頭、滄州、青縣都位于運河兩岸,依靠運河發展經濟,可以說,大運河就是滄州的母親河。”王文芳說,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遺產條約,申遺必須得到政府和百姓認可,就是要求百姓要有自覺性,對大運河申遺有一定的認識。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大運河及大運河申遺,滄州市文物局已經開始征集志愿者,從6月8日世界文化遺產日的前一天開始上崗。“這幾天報名的人很多,有學生、老師、商人等,從20歲到60歲不等,大家對大運河申遺的熱情很高,主要是通過志愿者宣講運河知識,義務保護大運河。” -“形成保護大運河的合力” 5月29日上午,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副司長唐煒到河北段大運河兩處遺產點進行了考察,并提出了具體的建議。 “謝家壩和華家口夯土險工兩處遺址點的本體加固工程做的很好,在環境治理工作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是從申遺角度,目前還有一些工作必須要做,比如對大運河的知識展示。”唐煒說,目前,大運河展示說明牌目前還在制作當中,但是對大運河遺產價值的闡釋還可以多做些工作,加大對沿岸村民的宣傳力度。“一般的民眾或者愛好者到現場后,要讓他們清楚南運河的價值、特點、技術成就等,包括兩處壩點為什么設在這里,都需要做展示說明。” “大運河是很有價值的文化遺產,管理成就和技術在世界上是非常突出的,運河的價值需要宣傳,要讓大家尤其是運河兩岸的居民知道自己身邊有這樣珍貴的遺產,才會提高大家保護運河的自覺性,才能讓大運河世世代代保存下去。”唐煒說,環境治理離不開群眾的支持和幫助,大運河申遺不僅僅是文物部門的事情,涉及到水利、環保等各個部門,應該主動加強各部門的溝通與協調,形成保護合力,與沿線民眾攜起手來一起為大運河申遺做些工作。 唐煒表示,申遺只是一個契機,所要做的是將大運河長久保存下去,因為在農業時代,大運河確實是一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在國際專家考察過程當中,需要讓他們更多理解運河的價值,讓大運河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民眾只有對大運河有了更多的了解,才能從自身角度多為運河保護做些事情。” (燕趙都市網記者張清華文/圖) |
關鍵詞:水利,大運河,申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