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式預算開啟基層民主預算新篇章
全國預算公開的典范浙江臺州溫嶺“參與式預算”,最近得到了高層的肯定。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預決算審查室相關負責人帶隊,調研了溫嶺的“參與式預算”實踐。受訪專家則表示,這或可佐證十八大之后,新一屆政府對協商民主、預算公開的重視。(《21世紀經濟報道》5月29日) 事實上,溫嶺早在2005年,就開始在新河、澤國兩鎮開始率先“試水”公共預算變革,后來逐漸形成“參與式預算”。經過近八年多的成長與歷練,溫嶺模式越來越成熟,不僅將預算懇談從鄉鎮一級升格到市級,預算改革還有多方面的技術性革新,一方面,在鎮層面,如今每個鎮都建立預算審查監督參與庫、專業庫,參與庫16個鎮街總共有38763人,專業庫共2608人,主要由當地人大代表和村民代表組成。同時,當地成立了陽光預算宣講小組來解決公共參與面不足的問題。 所謂的“參與式預算”,即人民群眾以民主懇談為主要形式,廣泛參與政府年度預算方案協商討論,人大代表審查政府財政預算并決定預算的修正和調整,進而實現實質性參與和監督政府預算執行的民主實踐。譬如,箬橫鎮在預算支出進行懇談的基礎上,今年新增預算收入懇談,代表覺得有些項目可行性不大,有些項目土地出讓不會那么順利,肯定要到明年,最后討論下來砍掉6000多萬預算。 這項由民主懇談與預算審查相結合的“參與式財政”改革,無疑開啟了我國基層預算民主的按鈕。首先,有利于公眾對基層政府“錢袋子”的看管。地方政府公共財政預算變革,尤其是參與式預算改革,不僅能讓公眾利用這個嶄新平臺,有效監督政府日常行為,推動人大監督政府改革,更為重要的是,也有利于普通老百姓,對政府的“錢袋子”,即納稅人的代管錢財,進行有效看管,從而提高公共資金的使用效率。 其次,能架構起公眾與政府、人大之間的對話機制。溫嶺基層預算民主的內核,在于政府預算決策、人大預算審查和民眾監督三者之間,搭建起民主協商機制,從而建立起公眾與政府、人大之間的對話機制,這不僅容易得到普通老百姓的支持,而且也能落實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與表達權,尤其重要的是,這種人大、政府和公眾三方都參與的基層預算民主改革,也能有效推進我國基層民主制度化進程。” 此外,也能有效促進預算民主“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之間的對接。今年以來,全國各級預算民主開展得如火如荼,無論是廣州、上海等地方,還是各部委像財政部、審計署和商務部等,都相繼公布了詳盡的預算科目;而在基層,除溫嶺這個受媒體關注外,還有曾引爆國內輿論的四川巴中白廟鄉預算樣板,這種“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之間的對接,不但非常有利于規范、有序地在大范圍推廣公民參與預算的實踐,也能充分發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改革的對接優勢,積極穩妥地進行地方政府預算民主改革的實踐。 當然,在目前財政管理體制下,參與式預算,不能解決預算管理中的所有問題,比如,像基層政府預算編制還不細化、量化,政府信息公開動力不足,以及預算執行過程中大量變更預算等問題,公眾很難參與其中,這些問題,仍需要在今后的基層預算民主進程中,加以解決和改進。(吳睿鶇) |
關鍵詞:參與式預算,溫嶺,基層民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