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打工仔捐款設助學金 4名大學生受益
5月28日,身在北京的張先生收到了一份倡議書,倡議書是由自己的家鄉———張家口沽源縣豐源店鄉大營子村委會發出的。倡議書的內容是關于設立大營子“學習成才獎勵資金”的,而這份倡議是從大營子村走出去的幾個打工仔發起并聯合村委會發出的,希望能夠幫助村里品學兼優的貧困學子圓上學夢。在外打工的200多名該村籍的打工仔都將收到這份倡議書。 4名大學生受益助學金 2012年8月28日,對豐源店鄉大營子村民來說是個值得慶賀的日子。由幾名打工仔發起的“學習成才獎勵資金”首次為村里考上大學的四名學生每人發放了2600至8000元不等的獎勵金。“拿到獎勵金是我的光榮,受學長的激勵,我考上了河北大學,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會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刻苦學習,回報社會。”拿到獎勵金的張巖表達了自己的心聲。 去年7月,大營子村貧困學子張巖經過3年的寒窗苦讀,考上了河北大學,但學業開支卻讓他家犯了愁。就在全家喜憂參半時,家鄉的“學習成才獎勵資金”向他伸出援手,一次性獎勵他2600元,這讓他繼續上學的夢想得以實現。 在大營子村,像張巖這樣得到“助學基金會”資助的貧困學子還有考取東北石油大學一本的劉思雨、河北科技大學王向陽、張家口市教育學院趙獻華。 打工仔設立基金重視教育 大營子村是一個貧困小山村,全村130戶,500多人,在外務工200多人。這里的村民大多靠種地為生,基本沒有其他收入來源。 2011年春節,在外工作多年的孫先生回到家鄉,和村里的幾個一起長大的朋友們聊起了家鄉的發展和變化,席間也有村委會的成員。閑聊中,大家發現凡是從村子里走出去而且發展比較好的人,他的家庭一定非常重視教育,村里深刻體會到農村的改變重在教育,農村應該形成一種風氣:個人好學、家庭重教、村里支持。于是孫先生提出設立一個助學基金,專門幫助這些品學兼優的貧困學子。 說干就干,春節期間,幾個人聯合村委會設立了“學習成才獎勵資金”。春節過后,孫先生聯系了幾個在外務工的同鄉,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想應,籌集了首批助學金10萬元。 這件事在同鄉中很快傳開來,很多人給村委會打電話詢問此事,并表示也想為“助學金”出點力。 于是,村委會和發起人再次商議,決定向本村村民和本村在外務工人員發出倡議:凡是在大營子居住的或是從大營子走出去的人,都可以自愿捐贈,捐的時間不限、金額多少不限,即使捐上幾元,也是一份心意,隨捐隨登記入賬,并定期公布公示,以此建立學習成才專項獎勵資金;對戶口在本村,考上國家承認學歷的大專至本科的學生、中考成績進入全縣前30名的學生、取得優異成績的特長生、品學兼優的初高中學生,根據不同層次實施獎勵,并舉行獎勵儀式;村委會牽頭,吸收村民和捐贈者代表參加,成立資金管理委員會,按照《大營子“學習成才獎勵資金”管理使用辦法》,負責資金的接收、管理、發放等事宜。為了讓基金更加透明,同時建立監管制度,并在沽源慈善總會設立專門賬戶。 幫困只能救急獎勵意在鞭策 采訪中,發起人孫先生表示,扶貧幫困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可是幫困只能是救急,發展卻是千秋萬代的大事。 為什么要專門成立獎勵制度呢?孫先生有自己的想法:“目的是鼓勵更多的孩子們求學上進,考上好學校,有份好事業,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設立獎勵機制就是希望在幫助孩子們的同時,讓他們有一種榮譽感,這是一種獎勵,而非僅僅是幫困,在全村營造一種重視子女教育、學習改變命運的濃厚氛圍。” 而采取這樣的一個全村參與捐贈的幫教模式,也是深思熟慮后的結果。孫先生說:“捐贈不限金額,你一元我一元,在這個過程中增強全村的凝聚力,情感上時常能記著和感受到自己是大營子人,加強團結互助,激發大營子人感恩鄉情、建設家鄉的責任感。這個過程是幫助他人的過程也是自我教育的過程。” 村委會主任告訴記者,目前大營子村在讀高中生3人,初中生11人,他們是大營子村的未來和希望,部分學生也是“資金”的第一批受獎者,2012年已領取助學金的共有4人,金額共計15800元。 2013年的中考高考眼看就要開始了,“學習成才獎勵資金”又要發揮它的作用,幫助這些貧困卻品學兼優的學子們。孫先生告訴記者,凡是戶籍在大營子村,經過全國統招考入高等院校的本科專科學生、中考成績優異的學生都將得到此項資金的獎勵。2012年,4名大學生受益首批“學習成才獎勵資金”。 |
關鍵詞:捐款,助學金,愛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