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之吻”為何只現負能量
車站的休息長廊里,一對穿著校服的男女中學生當著眾多候車人的面,玩起了“舌吻”……近日,在福建漳州碧湖生態園里展出的這樣一件藝術品,引起了市民眾多非議。 我們姑且把這座雕塑稱為“中學生之吻”,創作者的解讀是:現在有很多中學生早戀,想讓大家看到雕塑后根據自己的情況去思考,以引起家長及相關部門的重視和警覺??磥?,雕塑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創作者可謂用心良苦??蓡栴}是,有多少人能讀懂雕塑的深刻內涵?筆者認為并不樂觀。 創作者想通過雕塑的內涵釋放正能量,但雕塑的表象信息則是一種對中學生早戀的示范、誤導,這樣,表象信息就釋放了負能量,會產生與創作初衷相悖的效果。 我們的主流教育觀一直不提倡甚至明確反對學生早戀,因而,教育手段也應立場鮮明。僅就這座雕塑而言,創作者應該用簡單直白的手法來表現主題,而不應“玩曖昧”,否則,容易跑題。 作為藝術品,“中學生之吻”雕塑并非洪水猛獸,而是有一定的價值,但誠如閩南師范學院教授鄭鏞所言,“中學生之吻”適合私人收藏或鑒賞,不適合在公共場所展出。在公共場所的“中學生之吻”是突兀的,是模糊的,是曖昧的,是與教育觀不合拍的風景,讓人誤解、尷尬。雕塑的創作者和藝術展的組織者都應重新考量,其他設計者、創作者也應從中得到教訓。-李英鋒(自由撰稿人)
|
關鍵詞:中學生之吻,雕塑,舌吻,車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