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美麗河北的法制化路徑
□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課題組 美麗河北是美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美麗河北,需要全省上下團結一心、共同努力,著力改善和優化生態環境,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施生態立省戰略,推進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這些措施的落實,最終還需要環境立法來保障。只有走出一條環境保護與建設的法制化路徑,才能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提供良好的制度安排,建立起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為建設美麗河北提供支撐。 加強地方環境立法,將環保責任內化于法。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自上世紀七十年代第一部環境法出臺以來,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生態文明的法制基礎已經初步具備。但要看到,環境問題的產生與解決有很強的地域差異性,統籌規劃的中央立法尚無法兼顧各地的這種差異,而地方環境立法是我國立法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且具有立法數量大、覆蓋面廣、靈活性強的特點。有鑒于此,我省環境立法首先應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反映我省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通過對省情的具體分析,對癥下藥,有針對性地解決本地的環境問題。其次,環境立法應注重可操作性,以提高執法效果。例如,河北是一個農業大省,我省立法機關可以針對我省農村環境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進行有的放矢的立法工作,以根本改變農村環境治理無法可依的狀況。 構建高效的環境執法體系,將環保責任外踐于行。環境行政執法涉及環境管理的各個環節,是環境管理的主要手段,因此環境行政執法機關在環境法實施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我省在環境領域實行的是統管與分類相結合的多部門、分層次的執法體制,土地、礦產、林業、農業、水利等行政主管部門都屬于環境行政執法主體,使得執法權力和執法責任較為分散,并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環境執法的效率。為強化環境執法,應擴大環境行政執法機關的執法權限,把現在由地方政府行使的限期治理、關閉停業權交由環境行政機關獨立行使,同時,要建立環境警察隊伍,并加強執法的事后監察力度。司法機關在環境執法方面亦可以大有作為。司法裁決的公平與正義不僅能夠調動社會公眾參與環保工作的熱情,更是保障政府部門公正履行環保職責、維護生態法律文明的關鍵因素。另外,司法機關的活動直接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這一天然特性使得司法裁決可以為環境保護措施的實施提供最終的支持,尤其是可以較好地解決環境行政執法弱化的問題。從體制角度來看,在法院系統中可考慮設立專門的環境案件審判庭,并相應加強從事環境司法實務法官的能力建設。檢察機關要督促環境行政執法機關及時移送涉嫌環境犯罪案件,使其順利進入刑事訴訟程序,防止環境領域以罰代刑、有罪不究現象的發生,同時充分發揮反瀆職能,加大查辦環境污染瀆職侵權案件力度,發揮預防犯罪的先期屏障作用,促使生態保護和建設的重點真正從事后治理向事前預防轉變。 建設生態法律文化,培育環保法律意識。生態文化是人與自然和諧的文化,反映了人類中心主義價值取向向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價值取向的過渡與轉化。生態法律文化,要求企業與個人對生態環境有強烈的法律責任感,是法律至上理念在環保領域的生動體現。生態法律文化建設,要以培養和提高環境參與主體的生態法律意識為重點。首先,要強化企業的環保責任。政府部門和司法機關應當通過持久而深入的法制宣傳和法律實踐活動,使企業認識到,承擔保護環境的法律責任不僅是社會正義的外在要求,也是環境正義的內在要求。我省工業以重工業為主,對能源與資源的消耗程度較高,這就更需要相關企業采取切實行動保護生態環境,以適應綠色、低碳、節能的發展趨勢。其次,通過法律法規的具體應用,對人民群眾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使廣大人民群眾充分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形成合理消費的社會風尚,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大力支持社會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和建設,鼓勵成立民間環保組織,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只有通過以上各種舉措,才能逐步強化公民的環保法律意識,最終形成良好的生態法律文化氛圍;只有全省人民共同努力,才能最終建成美麗河北。 |
關鍵詞:美麗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