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生就業:從“有業即就”到“挑工作”
畢業季如期而至。由于掌握各項專業技術,多數職校學生就業目標明確,對他們來說,找份工作沒有想象中困難。 記者調查發現,越來越多職校學生開始“挑工作”,在意工作性質,傾向尋找專業對口、利于個人發展的工作。職校老師認為,職校生要找到理想工作,仍需政府加強對校企合作模式的推動,同時,家長也要逐步改變陳舊保守的觀念。 高職學生在意工作性質看重未來發展 再過一個多月,23歲的賀海軍從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后,將在寧夏一家國有企業從事選礦工作。對于這份月基本工資2100元且有五險一金、標準宿舍和輪休假期的工作,賀海軍很滿意,“干得好還有獎金和補貼,以后每月至少3000元。”賀海軍說,自己要就業的這家國企分公司于2006年成立,正是急需大批技術和管理人才的發展階段,“同企業一起成長,只要堅持,就能有好的晉升機會。” 2010年,來自甘肅省慶陽市的賀海軍考取了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就讀冶金工程系選煤技術專業。“當初選這個學校和專業,就是為了能學到實用技術,找個好工作。” 記者從學校就業處獲悉,該校近年來就業率接近97%。截至今年3月,該校3000多名畢業生中有70%的學生已簽訂就業協議。 “高職學生找工作不太難,從一開始入校,他們就有和專業相關的職業定位,也愿意去一線工作。這是職校學生和本科院校學生就業的不同之處。”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就業工作處處長張琳說。 甘肅大禹節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該校忠實的用人單位,已經先后招聘了150多名畢業生進入公司工作。“高職生專業技術扎實,一線技術工作上崗就能干。同樣的工作本科生易受公務員等考試的誘惑,不穩定。”該公司董事長王棟說。五年來,在大禹公司就職的職校學生流失率不到5%。 張琳認為,從近幾年學生就業方向來看,職校學生從幾年前的“有業即就”向現在的“挑工作”轉變。“較多學生還是在意企業性質,向往國企,對大型知名民企的認可度提高,但對知名度較小的民企仍有顧慮。”在該校2012屆畢業生就業單位的性質中,國有大中型企業就業占58%,民營企業占36%,事業單位和專升本各占3%。 中專學生年齡雖小但就業觀明確 和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的多數畢業生一樣,蘭州旅游中等專業學校學生的就業目標也相當明確:畢業后從事第三產業服務工作。目前,該校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旅游、烹飪等重點專業的畢業生供不應求。 該校實習就業處一位工作人員介紹,“我們是為現代服務業培養緊缺人才,學生畢業后將直接從事第三產業的工作。在就業觀念方面,家長和學生在學生入學前就已經考慮到了將來可能從事的行業,就業區域多以省內為主,就業目標明確。” 16歲的韓海澎是蘭州旅游中等專業學校一年級學生,由于對烹飪的興趣遠遠超過了高中生活的吸引力,初中畢業后,他選擇到蘭州旅游中等專業學校烹飪專業就讀。“我對烹飪有興趣,也能學得一技之長,能養活自己。以后有經驗了,我想開一家餐館。” 在韓海澎等學生看來,從事服務類行業的一線工作沒有普通人想象的委屈。“因為我們有專業技術,就業基礎比如工資待遇比打工者起點高。”但他也坦言,中專畢業后找一份工資等各方面都滿意的理想工作相對較難,但隨著年齡增長和工作閱歷的豐富,相信工作會越來越好。 學校、政府和家長仍需繼續“給力”學生就業 職校工作者表示,不管是高職還是中專,職校生要找到一份工作并不難,但要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仍需多方努力。除了學生要努力學習專業、轉變思維外,相關學校、政府和家長也應多方引導。 張琳建議,職校應有特色的辦學思路,依托區域經濟發展和行業需求,配合產業鏈設置專業,讓專業決定就業。另外,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崗位,學校應注重人才培養質量,推動校企合作的訂單人才培養模式。對此,蘭州旅游中等專業學校實習就業處老師表示認同,“與企業合作,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培養人才,使企業和學生共同受益。”張琳說。 但張琳坦言,在校企合作過程中,還存在“剃頭挑子一頭熱”的現狀,即學校熱而企業并不積極。他建議,最好由政府層面出臺鼓勵企業參與校企合作,通過行政推動,促進校企合作的發展。 此外,學生要有技術和能力就業,也要求學校在實踐和理論教學上把握平衡。現在,有的職校不重視理論實踐結合,為實習而實習,把學生介紹到工廠做代工,實習與專業沒有多大關系,學生難以掌握專業技能。 “個別學生及家長受傳統觀念影響,看重事業單位和國企工作。其實,現在很多民企提供的就業機會很好,發展平臺也不錯。像我們學生多數在民企的工資都在3000元以上,且有五險一金,在這方面不比"鐵飯碗"差。”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就業工作處副處長蔡明宏表示。 另外,由于一些學生是獨生子女,尤其是中專生年齡偏小,家長對他們有過強的保護意識,限制了學生的就業面。“在就業壓力逐年攀升的情況下,及時改變傳統就業觀念,調整就業期望值,跳出固化的思維,學生才能有更好發展。”張琳說。 |
關鍵詞:就業,最難就業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