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壽劉朱樂村:外來的大學生媳婦當起村干部
-王學雙正在粉刷臨街院墻、整治村容村貌。 26歲的王學雙,來自唐山玉田,曾在石家莊讀大學,結婚后沒有留戀舒適安逸的城市生活,毅然把戶口遷到了老公的家鄉靈壽縣青同鎮劉朱樂村,一個只有500多口人120多戶的貧困小村,還通過黨員投票選舉當起了村副支書。 都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這外來的媳婦當了村干部,能否念好“經”呢?帶著疑問,5月23日,燕趙晚報新聞扶貧采訪組第一組記者來到劉朱樂村。 “既然嫁到這兒,我就是這兒的人” 這是一個很小很安靜的村莊,村主路不過三五百米,但看起來干凈整潔。當記者一行來到劉朱樂村時,3個村干部正在粉刷村街道兩邊的院墻。劉朱樂村副支書王學雙穿著一件黑色的T恤,舉著高壓噴槍正在往院墻上噴黃色涂料。風一吹,涂料的星星點點便會灑落在她的臉上、胳膊上、衣服上,她全然不顧,“能省一點兒是一點兒唄,村里資金有限,要是請外人來干一天至少也得百十塊錢,還不如我們自己干。” 學雙介紹說,他們正在和市水產管理處駐村幫扶工作組進行村容村貌的整治,再有一兩天臨街院墻的粉刷工作就差不多完成了,到時候村里的整體形象將會得到很大改觀。 白凈而細嫩的皮膚,烏黑的長發,清澈明亮的大眼睛,青春洋溢的學雙衣著打扮和城市里的同齡女孩沒什么兩樣,很難看出她已經做了媽媽。學雙來自河北唐山玉田,是家中最小的女孩。2008年她考入石家莊的一所大學,學習網絡系統化管理。上中學時她就一直擔任團支書,上大學后她第一個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黨員。 大二時她又自學了會計專業,在一家廣告公司兼職做會計。愛情也在這時悄悄來臨,男朋友小劉的老家在靈壽縣青同鎮劉朱樂村,一個比她家鄉要貧窮落后的小村莊。為此,她的父母有些擔心,作為家里最小的女兒,父母希望她畢業后能留在自己身邊。畢業后,學雙留在石家莊上班。 愛情也許就是有這種魔力,在學雙和男朋友的努力下,2011年春天他們結婚了。結婚后,學雙做出一個讓父母吃驚的決定,把戶口從省城石家莊遷到老公的家鄉。“結婚前我去過他的家鄉,感覺這里真的很貧窮很落后,那時我就想結婚后我要留在這里。現在既然嫁到這兒,我就是這兒的人,我希望能用自己的所學為這里做點實事。” 外來媳婦競選村干部 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大學生,自愿放棄省城舒適的工作生活,落戶到國家級貧困縣的貧困村,老劉家成了村里人羨慕的對象。 “現在村里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別說考上大學的不會再回來,一般的年輕人也都到縣里、市里去打工了。老劉家的兒媳婦人又漂亮又有文化,還愿意來村里,這樣的年輕人真是太少了。況且,人家還免費給咱村里刷墻,每天都累得汗流浹背的,真是難得呀!”村民告訴記者。 學雙的公公老劉曾經在村里擔任過村會計。他看到學雙想為村民發家致富做些實事的決心,也看到她身上潛在的能量,正好當年11月份村里換屆選舉,老劉就鼓勵學雙參加村干部的競選。當時學雙才24歲,是村里25個黨員中最年輕的一位。 “村里有七八個黨員參加村干部(村支書、副支書、委員)的競選,大多都在三四十歲,我是最年輕的,那會兒覺得競選成功的希望一半一半吧。”學雙說她不確定自己能否當選,但競選前她和公公也去黨員家里做了些動員。“她上過大學,有知識有文化,接受能力、學習能力強,懂得快,學得快,我也希望她能在基層鍛煉鍛煉。”老劉說。 最終,經過黨員們的不記名投票,學雙成功當選村副支書。“我雖然是剛來這個村沒多長時間,但那些大學生村官不也是沒在村里呆過,既然他們能干出樣來,我相信我也可以。” 月薪249元但干勁十足 當了村官的學雙主要負責計劃生育工作,她告訴記者,現在村里的計劃生育工作開展很順利,“主要是國家政策越來越好。比如去年下半年縣里開展‘優生優育,免費檢查’,每個月12日縣里都會派醫生到鄉醫院對適齡婦女進行免費孕前檢查,如果趕不上的話她們還可以隨時到靈壽二院免費檢查。再者年輕人的觀念也在改變,越來越追求生活質量了。” 今年二月底,隨著駐村工作組的到來,村干部的工作也越來越忙了。“上個月我們一直在挖樹坑,工作組為我們村爭取了2000棵花木、楊樹、核桃樹的樹苗。明年你們再到我們村一定會覺得更好看。”學雙說這兩年村里有了很大的變化,田間的土路變成平直的水泥路,上個月在工作組的幫扶下縣里又為他們村打了3眼井專門用來澆地。 對于城市的生活,忙碌的學雙說她并不向往,“這兒多好,有自己的小院,有和睦的鄰居,有充實的工作。”雖然每個月只能領到249元的工資,但學雙說她很快樂,很幸福。 讓村民有事干有錢賺 作為村里年輕的副支書,學雙說她每天都在為村里設想著未來的發展。“我有很多的夢想。下一步我想為大家解決用電刷卡的問題,還有,我們村沒有村大隊辦公室,開個會只能輪流到村兩委的家里,我想把村廢舊學校改成辦公室。我還想辦一個文化活動中心,讓年輕人可以在這里跳舞,老年人可以在這里健身,孩子們可以在這里玩耍……” 學雙想得更多的還是如何讓劉朱樂村脫貧致富。針對村里多是老年人和婦女,全村500多人留守的有300人左右,她想如果引進外來資金,開展一些加工產業,一定能為村里帶來效益。“我有一次回老家,在一個服務區看到一套休閑桌椅,用的就是玉米的外皮編織的,很漂亮,一問價錢要500多,嚇了我一跳。我想這個我婆婆看一眼就能做,竟然要這么貴。還有一次,鄰村一個女孩從家里帶了一個玉米外皮做的蒲墩兒到北京,沒想到被一個路人一眼相中,當場花100元買了下來。其實這種蒲墩我們村基本家家都會做,很不起眼的一個東西。”學雙說這給了她很大的啟發,她想把這種玉米外皮加工做成一個產業,讓村里的婦女、老人在不忙時也能有事干,有錢賺。 “我的夢想還有很多,總之我希望在這一屆能真真正正用我所學、盡我所能為村民辦實事,帶領大家一起實現脫貧致富的夢想。”年輕的村副支書王學雙相信,只要努力,她的夢想一定能實現。 在田野里發掘青春夢想 在廣袤的農村,年輕人如同“寶貝”一樣稀有,已是不爭的事實。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的結果顯示:全國農業從業人員中,20歲以下的占5.3%,21~30歲的占14.9%,50歲以上的占32.5%。在工業化、城鎮化發達地區,農業從業人員老齡化問題更為嚴重。 年輕人的逃離,無疑是造成當下農村凋敝、落寞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大量留守農村的老人既不懂現代農業技術,又因年齡過大而無力耕作,使得更多的土地被荒廢。 以王學雙為代表的新一代年輕人懷揣建設新農村的夢想,從農村走到城市,在繁華都市接受過高等教育后又回到農村發展。他們年輕有活力、謙虛有思想、肯干有激情,在為村民辦實事、搞服務等方面優勢明顯。王學雙的當選也反映出村里黨員和村民對她從心底里的信任、支持和擁護。 在靈壽縣采訪的一周時間里,記者也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干部走到基層,他們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特色經濟發展和農村政策宣傳等諸多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這股新生力量為農村基層黨組織增添了激情和活力。 新農村建設,為年輕人的夢想提供了舞臺。他們為農村的發展增添了無限激情和活力,帶來了更新的思路、更廣的眼界和一個更美的未來。更多青年人的夢想在新農村建設中,都將變成未來新農村幸福的現實。
|
關鍵詞:村干部,大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