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卡容易履約難 預付消費卡券緣何頻頻“卡殼”
伴隨著消費卡、券等預付消費方式被更多的人所接受,越來越多的商家也用之作為促銷手段。然而,這一“看起來很美”的消費形式卻暗藏陷阱,很多消費者預付了錢辦了卡,消費時卻經常“卡殼”—— 辦卡容易履約難 “這張會員卡才用了兩次,游泳館就找不到了,真掃興。”近日,由于天氣轉暖,邯鄲市民王先生便帶著孩子到該市“哈尼寶貝”嬰兒游泳館去游泳。當王先生帶著孩子興致勃勃地趕到“哈尼寶貝”時,卻發現游泳館已人去樓空。 王先生告訴筆者,他去年11月在這家游泳館辦理了一張會員卡,一次性存入600元錢。由于天氣逐漸變冷,去年王先生帶著寶寶游了兩次后就一直沒有再去,今年再去時才知道受了騙。氣憤之下,王先生找到當地工商部門討說法,得到的回復卻是“沒有此商戶的注冊信息”,王先生只能吃啞巴虧,自認倒霉。 有這樣遭遇的當然不止王先生一人。今年初,省會市民馬先生在市區一家洗車店辦理了一張洗車卡,里面存入了幾百元錢。按照口頭約定,馬先生一年內可持卡消費10次,結果,他只用了三次,洗車店就不知所蹤。 相比之下,省會市民蘇女士就“幸運”一點。前不久,蘇女士在一美容店店員的游說下,花3萬元辦了“可享受該美容院一切服務項目”的“頭等艙卡”。但蘇女士很快發現被“忽悠”了:美容店承諾的各項服務禮包、服務計劃等都沒有兌現。無奈,蘇女士向省消協投訴了這家美容院,在省消協的調解下,美容院最終退回了一些費用,但李女士卻再也不相信會員卡了。 據省消費者協會投訴與法律事務部副主任廉莙介紹,近年來,預付消費已遍及消費領域的各個方面,消費申訴主要存在于美容美發、洗浴、健身等行業,投訴數量呈逐年遞增趨勢。目前商家通行的做法是,以較高的優惠幅度,吸引消費者提前支付較大金額的費用,購買較長期限的服務。但往往在消費者付款后,有些商家提供的服務質量不符合約定標準,甚至有商家“關門大吉”攜款潛逃,給消費者造成很大損失。 預付消費監管需完善 預付消費發生侵權后,由于很難找到當事人或證據不足,維權存在較大困難。 對此,石家莊市工商局法規處副處長王增軍表示,凡是遇到商家人去樓空的情況,消費者可以到當地工商部門查詢該商家是否注冊登記,法人或地址是否變更等基本情況,然后根據這些情況查找原來的商家。如果該商家沒有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并且涉及金額較大、情節嚴重,消費者要保存好有關證據,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預付消費一定要理性,消費者完全可以通過提高警惕來避免或減少經濟損失。”王增軍認為,預付消費首先要慎選商家。預付消費之前,應全面了解商家的實力、信譽,同時也要查看商家的有關證、照等。其次,要小額投入。不要一次性投入太多,對于預付金額過高、期限過長的卡券,一定要慎重。一般來講,折扣高得“離譜”的,多數會存在“貓膩”。其三,要注意留存證據。預付消費最好能有書面合同,消費者應當妥善保存書面合同、交費收據、會員卡等憑證,一旦發生糾紛,可據此維權。 廉莙認為,目前,有關法規對預付消費糾紛的定性、處罰標準等皆不明確,所以,政府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對預付消費的監管,特別是要嚴格規范消費領域的辦卡行為,比如有關部門可以明文規定商家發行預付性卡券要交一筆保證金等,以便更有效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
關鍵詞:預付卡,監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