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熱風伴著沙塵侵襲河北 濫用磷肥導致“鎘大米” 9種假冒保健食品公布
“鎘大米”事件追蹤:濫用磷肥導致水稻鎘超標? 湖南省的土地重金屬污染嚴重是導致水稻鎘超標的重要原因。 資料圖片
記者追訪 濫用磷肥導致水稻鎘超標? 鎘超標的大米危機深重,已嚴重危害人民健康。而湖南大量耕地遭受重金屬污染,受重金屬污染的農田土壤面積不低于20%,農田鎘污染正大面積發展。 鎘污染的土地與鎘超標的大米,二者之間有何關系?長期從事鎘污染土壤治理研究的羅琳教授解析了其中的關聯。他介紹,土壤中普遍含鎘,其中一部分會以化合物的形態存在(稱為“有效態”),通過作物吸收,部分“有效態”會進入水稻的根莖和籽粒中。如果“有效態”的含量超過安全標準,便會成為鎘超標的大米。 土壤中鎘含量或來自磷肥 “同等條件下,土壤中的鎘含量升高,大米中的鎘含量也會相應提高,二者的關聯性達到99%。”童潛明也如此表示。 昨日下午,記者從湖南省攸縣縣委宣傳部獲悉,攸縣3家大米加工廠生產的大米在廣州被查出鎘超標事件經本報披露后,引起了湖南省、株洲市和攸縣相關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從5月19日開始,攸縣已經召集農業、環保等多個政府部門組成調查組對此展開調查。目前,3家被曝大米鎘超標的生產廠家已被要求停產待查。衡東縣委宣傳部也回應稱,衡東縣大浦鎮東洋米廠也停產接受調查。 湖南省環保廳法制宣傳處處長陳戰軍說,環境背景中鎘不超標,攸縣及衡東縣為何會生產出鎘米?他說:“我傾向于認為是肥料帶入的。” 湖南省地質研究所教授童潛明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與工業污染相比,由不合理施用磷肥造成的污染,同樣值得重視。 作為最常用的三大化肥之一,磷肥被廣泛用于農業生產,其主要原料是磷礦石,天然伴生鎘,每千克磷肥中的含量從幾毫克到幾百毫克不等。不當施用磷肥會造成土壤鎘污染,已經獲得國際公認,在部分歐美國家,磷肥中的鎘含量被嚴格立法限制,我國也在2002年初擬定了《肥料中砷、鎘、鉛、鉻、汞限量》標準草案。 “但在湖南的農業生產中,這一標準未得到有效的落實。”童潛明說,在湖南大多數農村地區,農民從化肥店買來成袋的復合肥,按每畝地一袋(50公斤)的傳統習慣施用,而非根據土壤的實際肥力調整。 2005年,童潛明曾在長沙某飲用水源保護地做過調研,當地土壤鎘含量本底值并不高,但在五處農田的采樣中發現,表層土壤的鎘含量明顯高于底層,其中一處所采的米樣,鎘含量超過國家標準。“附近沒有任何工礦污染,唯一的解釋就是施用磷肥導致表層土壤鎘含量升高。” “從整個湖南來看,氮、磷肥的施用過量,鉀肥卻不足。”湖南省農業廳土肥站站長謝衛國說。 在童潛明看來,如今湖南為了增產,會大面積使用磷肥。磷肥施到田里去,鎘不斷累積,一定程度后,就會導致土壤的鎘含量超標,最后引起農作物的污染。 鎘在土壤中的富集,目前尚沒有找到辦法進行消除,最好是將磷肥中的鎘元素提前剔除,但成本很高。湘江流域的重金屬治理工作,則剛剛開始。 “如果以現行國標每公斤稻米鎘含量0.2毫克的標準,那么湖南省所有產區的稻米產品鎘含量基本超標。”童潛明對湖南省境內的農田土壤,進行了長達九年的跟蹤和普查式研究,在綜合其他省內外農業和環保專家的研究成果后,他對湖南的糧食和農田土壤的重金屬污染情況,做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 雜交水稻吸收鎘更多 而包括南京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所所長潘根興,湖南省土肥學會和生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王凱榮等專家研究的結果表明,雜交水稻跟普通水稻相比,有著明顯的吸收鎘趨勢。 潘根興接建議盡量在酸性和鎘已經污染的地區種植超級稻,這意味在推廣雜交水稻時,必須考慮具體耕地的污染情況。為何雜交稻存在這樣的風險呢?潘根興認為,這可能與雜交稻的基因有關。 耕地治理戰役有望成功 記者3年多的持續調查,湖南省的土壤修復工作和湘江流域重金屬治理工作,均迅速進展。 湖南農業大學羅琳教授介紹,農田重金屬污染相對于工業用地的污染來說,人們并沒有那么關注。因為工業用地以及一些工業企業造成的周邊的污染濃度比較高,發生的急性事故更突出一些,但是農田的污染,它所潛在的污染,所覆蓋的面和影響程度可能更重一些。 “因為它直接影響到了糧食和農產品的安全既而直接影響到人民的身體健康。比如湖南一些大米很多都賣到廣東和香港。”羅琳教授對此不無憂慮的指出,湖南省農田重金屬污染狀況,短期乃至中期內無法扭轉為安全狀態,該省糧食產品也將長期普遍且持續處于“鎘超標”的狀態。 十年投資100多億來綜合治理 羅琳介紹,目前國家和湖南省都高度重視耕地污染,將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作為環保的一項大事情,準備分十年投資100多個億來綜合治理。首先要堵住湘江流域的污染源。將污染嚴重的企業該停的停,該關的關,即使不能停不能關的,也要進行改造,成為新型工業。排的廢水應該達標才能排入湘江。 他認為,農田的污染是成片的污染,不像工礦企業周邊可能是點源的污染,但現在是經過灌溉。治理農田的重金屬污染有幾個特點:“我們采用的技術不能破壞農田土壤原有的使用功能,比如拿化學藥劑把土壤中重金屬浸出來,就會破壞土壤的原有功能,不能種地了。由于污染的面積比較大,修復的成本比工業污染要大。”羅琳說,所以要采取一種生態的治理方法,同時還要原位修復。 目前他們對重金屬的污染修復取得了明顯的效果,這種方法就是赤泥治理。赤泥是鋁廠來的一種廢,雖然也含重金屬,但是很少,最重要的是可以抑制鎘,不讓它活躍。如果不活躍的話,稻根就吸收不到。它還存在很多農作物生長的有益元素,比如里面的硅、鋁、鈣、磷,還有十幾種作物所需要的稀有金屬,對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機理及肥效機制。 停止使用鎘含量高的磷肥 一位從事農資銷售的資深人士表示,云貴川等地的磷礦制成肥料后,由于含鎘量低,所以大部分都出口至國外,僅有一小部分在國內銷售,且價格高昂,于是大部分湖南農民使用價格低廉的復合肥中,大部分都是高鎘含量的磷肥。 湖南省地質研究所教授童潛明指出,目前就是要停止推廣鎘含量高的磷肥。除此之外,也有幾種辦法來修復,一種辦法就是工程修復,而工程修復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換土,這個辦法說的很容易可做起來卻很難,有點不太現實同時也不經濟。第二個辦法是植物修復,比如這個土壤它的含鎘很高,種糧食作物鎘含量就超標了,那就種不是吃的東西,例如棉花、桑樹。 童潛明介紹,有些植物,它吸鎘的能力很強。比如說洞庭湖是地球之腎,為什么說是地球之腎呢?因為它能夠吸毒、解毒。洞庭湖里面有一種植物叫蘆葦,它是高負機的植物,它可以幾十倍的吸收這個鎘,蘆葦拿來造紙, 潘根興教授說,可以一邊治理,一邊使用,例如種植花卉、苗木,或者種植煙草作物等;不同作物對重金屬的吸收能力特不同,一些旱地作物如玉米比水稻吸收Cd的能力明顯要弱。因此,可以子針對污染物類型和污染強度選擇種植作物。 內容提要 作為最常用的三大化肥之一,磷肥被廣泛用于農業生產,其主要原料是磷礦石,天然伴生鎘,每千克磷肥中的含量從幾毫克到幾百毫克不等。不當施用磷肥會造成土壤鎘污染,已經獲得國際公認。我國也在2002年初擬定了《肥料中砷、鎘、鉛、鉻、汞限量》標準草案。 “但在湖南的農業生產中,這一標準未得到有效的落實。2005年,童潛明曾在長沙某飲用水源保護地做過調研,當地土壤鎘含量本底值并不高,但在五處農田的采樣中發現,表層土壤的鎘含量明顯高于底層,其中一處所采的米樣,鎘含量超過國家標準。“附近沒有任何工礦污染,唯一的解釋就是施用磷肥導致表層土壤鎘含量升高。”(南方日報記者成希晏磊) |
關鍵詞:干熱風,鎘大米,假冒,保健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