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轉型 三友集團:“自己吃自己”延伸產業鏈
重復利用———產量增加近5倍耗水未增一噸 通過采用循環經濟路徑,三友集團一方面拉長了產業發展鏈條,另一方面則用重復利用的辦法促進資源節約。 三友集團的核心企業堿業公司投產時,年產量僅60萬噸,每小時的生產用水量卻達到4000噸。如今,純堿的年產量已經上升到220萬噸,粘膠短纖維產量上升到45萬噸,另外還新增了40萬噸氯堿、40萬噸PVC及12萬千瓦自備熱電廠等生產裝置,但生產用水的指標依然如故。 增產不增水的奧秘在于三友集團做足了水的回收再利用文章。 原來,純堿生產需要的大量冷卻水一次性使用后大部分要排掉。三友集團陸續對熱系統、堿系統、冷卻塔等進行了工藝改造,冷卻水得到了二次利用,噸堿耗直流水量由最高的28立方米下降為15立方米。 同時,三友將一直排掉的石灰除塵廢水收集起來,稍加處理后用做鍋爐除塵補充用水,并解決了除塵系統結垢的問題。此外,三友還對廠區內沖洗和生活用水系統進行了改造。現在,除食堂和飲用水外,廠區各洗手間的沖洗用水與生活用水全部改用沉淀回收后的二次水,此舉每小時可節約地下水150立方米。 就是按照這種資源重復利用的理念,三友集團節約資源的步伐不斷加快,通過多種工藝創新發展循環經濟,2012年該集團實現了年節水1106萬立方米;生產堿石48萬噸、焦炭5.4萬噸;折標煤3.6萬噸、原鹽44萬噸,年增創收益達到3.35億多元。 “我們正在謀劃利用化纖的副產品硫酸鈉替代原鹽用于純堿生產的項目。”么志義向筆者介紹,“傳統方法是用純堿精制鹽水,而利用硫酸鈉精制鹽水的同時,不僅去除鈣、鎂雜質,而且又生成原鹽,可謂一舉兩得。目前試驗效果良好,預計全年可增創效益600萬元以上。” 變廢為寶———企業70%以上原鹽將來自濃海水 5月14日上午,曹妃甸區濃海水生產現場,三友集團完成鋪設5公里管道,為三期提濃項目順利進行奠定了堅實基礎。 曹妃甸是國家重點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基地。海水淡化在生產淡水的同時也會產生大量含鹽度極高的濃海水,通常這些濃海水會直接排入大海,對海洋環境和海洋生態造成極大破壞。而這項由三友首創的濃海水綜合利用項目從根本上解決了一個環保技術上的世界難題。不但變廢為寶,而且大大降低了企業成本。“在一期工程,濃海水從曹妃甸阿科凌公司經過47公里長輸管道送到這里,經過兩次化鹽,三次精制,分別洗泥,制取精鹽水。年可處理利用濃海水1800萬立方米、年可回收原鹽約60萬噸,年節約水資源1000萬立方米,年創效1.5億元。”三友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產部部長張兆云介紹,今年9月,三期提濃項目將建成一條初步濃縮生產線。下一步,三友集團將開展純堿產業與海水淡化產業的深度合作,建設利用濃海水生產液態鹽的工業化生產線,實現企業70%以上原鹽來自濃海水。 在么志義看來,廢水、廢渣、廢液都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加以利用,增創效益潛力巨大。 近年來,三友集團先后投入資金5億多元,建成各類環保裝置上百套,不斷深化和推行清潔生產工作,已經實現了“三廢”的循環、綜合利用,實現了污染排放最小化、廢物資源化和無害化。利用純堿廢液生產氯化鈣,把堿渣用于灘涂造地……這些變廢為寶的舉措,讓三友嘗到了“增產、增效、降成本”的甜頭。 |
關鍵詞:企業轉型,三友集團 |